飲食健康★居家安寧新選擇 伴最愛走完人生路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居家安寧新選擇 伴最愛走完人生路

阿蘭奶奶是一位巴金森氏症末期合併失智症末期的患者,在1年內退化到完全失能,臥床且無法進食。去年初因肺炎住院,出院後裝上鼻胃管並轉介至居家醫療照護整合團隊。半年後,隨著疾病的進展跟體力衰弱,阿蘭奶奶進出醫院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家屬疲於奔命,而且每一次出院後身體每下愈況,決定將奶奶轉為居家安寧,最後在子女們的陪伴下逝世。

華人文化忌談死 居家安寧難推廣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沈怡伶說,臺灣社會能接受居家安寧概念的不多,而能明確說出希望善終地點的病患非常少,這對正在推動居家安寧的團隊來說是個困境。華人文化談「死」是禁忌,但避而不談不代表不會遇到,而在遇到的時候只能匆促面對,總是有著來不及說話的遺憾。

大多數目前接受居家醫療的個案,有許多已經是長期臥床合併重度失智,無法表達自己希望善終的地點,子女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取得共識,一旦發生狀況也只能往醫院送。急診室的醫師也只能全套檢查從頭做起,即使家屬簽立了不急救同意書,對末期個案仍然煎熬,也造成遲遲無法推廣居家安寧的概念跟理念。

日本逾6成老人 希望在家善終

沈怡伶醫師表示,日本早在10年前就面臨相同問題。2009年數據顯示,即使健康長者有40%希望在自己居住的安養中心善終,40%希望在自宅、子女家或是親戚家往生,只有12%的人在家中逝世。對生命末期的個案做的調查發現,竟高達60%的人希望在家中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這當中也存在不少跟我們一樣的困境,也因此相關政策、制度與機構蘊育而生。

在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家人旁,走完生命最後的一哩路,是一件非常圓滿的事。學習如何對愛的人付出,不一定要用醫療儀器,才能代表盡心盡力。緩和醫療是種需要內化的概念,需要我們用心思考跟體會。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Background photo created by jcomp - www.freepik.com     按摩(法語:Massage,譯音:馬殺雞)亦稱推拿   是從古代至現今、從東方至西方都存在的釋放不適或享受舒服之調理動作,其中包含自已操作的主動式...

閱讀詳情 »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因為新冠病毒的影響,大家開始關心起維生素 D 的補充。你或許已經知道「曬太陽」就是維生素 D 最好的補充方式,但你知道太陽光還有其他 5 大好處嗎?女孩們別怕黑,只要曬對太陽,能夠延緩老化、為皮膚去皺防鬆弛,連性愛滿意度都能提升!把握關鍵的...

閱讀詳情 »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現今的飲食法千奇百怪,大多都以瘦身與健康為宗旨。今天要介紹的「生機飲食」(Raw foodism)你可能聽過,它又被稱為「生食飲食」、「裸食主義」,強調食物「只吃生的」,加熱過後的不碰,好萊塢演員梅根·福克斯(Megan Fox)、超模...

閱讀詳情 »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洗澡是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流程之一,而沐浴時為了讓潔淨度提升、去除汗臭味、添加香氣,多數人會選擇搭配沐浴乳、香皂等產品,但妳曾想過長期"不用沐浴乳洗澡"會怎麼樣嗎?最近在網路上,因為許多YouTuber分享實測,而引發熱議話題:「不用沐浴乳洗澡真的乾淨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