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居家安寧新選擇 伴最愛走完人生路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居家安寧新選擇 伴最愛走完人生路

阿蘭奶奶是一位巴金森氏症末期合併失智症末期的患者,在1年內退化到完全失能,臥床且無法進食。去年初因肺炎住院,出院後裝上鼻胃管並轉介至居家醫療照護整合團隊。半年後,隨著疾病的進展跟體力衰弱,阿蘭奶奶進出醫院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家屬疲於奔命,而且每一次出院後身體每下愈況,決定將奶奶轉為居家安寧,最後在子女們的陪伴下逝世。

華人文化忌談死 居家安寧難推廣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沈怡伶說,臺灣社會能接受居家安寧概念的不多,而能明確說出希望善終地點的病患非常少,這對正在推動居家安寧的團隊來說是個困境。華人文化談「死」是禁忌,但避而不談不代表不會遇到,而在遇到的時候只能匆促面對,總是有著來不及說話的遺憾。

大多數目前接受居家醫療的個案,有許多已經是長期臥床合併重度失智,無法表達自己希望善終的地點,子女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取得共識,一旦發生狀況也只能往醫院送。急診室的醫師也只能全套檢查從頭做起,即使家屬簽立了不急救同意書,對末期個案仍然煎熬,也造成遲遲無法推廣居家安寧的概念跟理念。

日本逾6成老人 希望在家善終

沈怡伶醫師表示,日本早在10年前就面臨相同問題。2009年數據顯示,即使健康長者有40%希望在自己居住的安養中心善終,40%希望在自宅、子女家或是親戚家往生,只有12%的人在家中逝世。對生命末期的個案做的調查發現,竟高達60%的人希望在家中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這當中也存在不少跟我們一樣的困境,也因此相關政策、制度與機構蘊育而生。

在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家人旁,走完生命最後的一哩路,是一件非常圓滿的事。學習如何對愛的人付出,不一定要用醫療儀器,才能代表盡心盡力。緩和醫療是種需要內化的概念,需要我們用心思考跟體會。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 現代生活中,肥胖已經成為一種文明病。『肥胖』容易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高血脂、骨關節炎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可能增加膽結石、脂肪肝…等肝膽疾病的機會,甚至連不孕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子宮內膜癌、內分泌失調等等也可能發生 。只有維持良...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 你有過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的困擾嗎?還是感覺有喝水都會胖的基因?家族遺傳性疾病除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外,肥胖也是與基因遺傳有關,簡家雙胞胎姐妹就是病態性肥胖患者,經由醫院體重管理中心減重手術團隊治療後,2人共鏟160公斤,重新拾回自信心。 瘦身有目標 一...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 吸菸、喝酒、嚼檳榔者是否有說不出來的苦衷呢?有曾關心過自己口腔的問題嗎?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依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口腔癌為臺灣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第4位,是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罹患的癌症,105年臺北市共有208位市民死於口腔癌!早期找到...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老年人的骨質容易疏鬆,加上因為跌倒帶來的生理與心理的變化,常常讓老年人失去了自我行動的能力,骨質疏鬆也讓老年人骨折風險顯著增加,如果加上骨折後的癒合不良,往往對以後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 人工骨可幫助新骨頭增生 臺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羅浩儒表示,骨科門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