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居家防疫也得防中暑 急診醫師籲:室內應保持良好通風

居家防疫也得防中暑 急診醫師籲:室內應保持良好通風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氣候變遷,全球正面臨暖化造成的影響,也讓每年夏天溫度越來越高,也讓與「熱」有關的疾病發生率持續增加。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郭婉吟指出,熱疾病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中暑,在夏天最為常見,比熱衰竭更為嚴重,一旦不小心中暑,這時中心體溫大於攝氏40度C,且合併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的症狀,若未及時治療,死亡率達五成以上。

熱中暑不輕忽 嚴重恐危及生命

許多民眾常喊著「我中暑了」,多半不是醫學上定義的中暑,只是一般熱疾病,並無中樞神經異常的症狀。郭婉吟醫師表示,中暑除了會使中樞神經系統異常,也可能造成肺部、心臟、腎臟、肝臟、肌肉等多處器官受損,甚至引發多重器官衰竭,包括嬰幼兒、老人、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有慢性崎病者等都屬於高危險族群,若暴露環境高溫時應特別提高警覺。

天氣炎熱室內未通風 65歲婦人中暑險喪命

郭婉吟醫師說明,不僅在戶外,若待在悶熱的室內環境也可能造成中暑症狀,臨床上就曾有一名65歲婦人,本身有高血壓和中風病史,7月某日氣候炎熱,家中無開冷氣,室內悶熱下,最後出現意識不清,且有抽搐情形,緊急就醫,確診因中暑引起呼吸衰竭、急性腎損傷和橫紋肌溶解症,轉入加護病房,所幸經醫療團隊治療後,目前已順利出院。

出現中暑跡象 必要時應打119盡快就醫

郭婉吟醫師強調,若發現疑似有中暑個案時,除了盡快打119就醫,也應將個案移至陰涼處,並透過全身灑水加上風扇吹或用冰水毛巾放置頸部、腋下和鼠蹊部幫助降溫,但重要是預防勝於治療,尤其居家防疫階段,若家中有慢性病的老人,應保持室內良好通風,以預防熱中暑的發生。

【延伸閱讀】

台灣洗腎率居全球之冠 統計顯示糖尿病為主因

長期憋尿 男主管小便出現血尿 !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60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白內障是因為水晶體混濁導致,而其治療方式則是必須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置換,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也不斷推陳出新。之前在三軍總醫院任職的眼科醫師江尚宜,在退伍後選擇金門開業,提供最新的儀器和醫材,以嘉惠金門地區民眾。日前他收治了一名在縣府服務的六十歲男子,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75歲的張媽媽,沒有心臟病史,沒想到兩年前在家中突然昏迷,心跳停止差點猝死。兒子張先生回憶,當時一直替媽媽做CPR搶救,也第一時間撥119,救護人員到場後,就用AED幫媽媽電擊了兩次恢復了心跳,才送醫院治療。心律不整猝死搶救每晚1分鐘 活命機率少7%-10%臨床統計,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天氣炎熱,人體容易流汗潮濕,不只易於引發黴菌感染,造成皮膚發炎掉屑,像是脂漏性皮膚炎、香港腳、皮癬患者的清潔維護也有相當難度。臺安醫院皮膚科曾德朋主任表示,我們在運動大量流汗後,沒有立即把汗擦掉或是清洗掉,讓汗在皮膚上滯留,都可能會造就對黴菌滋長更好的環境。像皺褶處的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衛福部臺北醫院日前舉辦「南丁格爾體驗營」活動,共有24名高中生集體變身護理師,學習傷口包紮、異物哽塞處理法、心肺復甦術、輔具使用等實用的護理技術,並透過矇眼、遮耳等方式變身病人,切身的體驗病人在接受各種護理措施時的需求與身心感受,在同理中換位思考,學習了解病人需求,減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