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巴金森病神經退化 有這些治療方式

巴金森病神經退化 有這些治療方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有位皮膚黝黑的65歲林先生行動雖稍慢一些,經常展現出親切的笑容,外觀看起來與常人無太大差異,不經提起,幾乎沒人會知道他已罹患巴金森病10年;且到目前為止,林先生的生活完全自理,不僅不需他人協助,每天早上打球、下午游泳,還常常出國旅遊。成大醫院神經部簡崇曜醫師說,持續的藥物治療與良好生活習慣,是讓林先生維持正常生活、保持生活品質的最重要因素。

無法根治 規則服藥治療效果佳

簡崇曜醫師表示,現階段無法根治巴金森病,也無法阻止疾病的進行,但藥物治療、外科手術等方法,確實對病人的生活品質、自我照顧及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依醫師的建議規則服藥及定期追蹤,可以達到最佳治療效益,並避免副作用;良好飲食習慣、規律運動,甚至音樂的治療,也助益匪淺。

神經系統退化 多巴胺分泌不足

巴金森病是神經系統退化疾病,隨著時間與年紀越大,症狀逐漸明顯嚴重,主要有顫抖、動作遲緩、肢體僵硬,常常是走路小碎步、越走越快向前衝。絕大多數患者在發病後7.5年,已有嚴重動作障礙而需輪椅代步。

巴金森病主要是因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不足所造成。簡崇曜醫師指出,巴金森病的治療以藥物增強腦部多巴胺系統的功能為主,其中又以左多巴(levodopa)的補充治療最為有效。其他藥物如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也都被列為第一線治療的選擇。

飲食務必均衡營養 維持體重及運動

至於外科手術「深部腦刺激術」,對某些特定巴金森病也有幫助,旨在改善病人的顫抖、動作遲緩、肢體僵硬等症狀,以及因為藥物治療引起的藥效波動及異動症。除了藥物與手術外,簡崇曜醫師說,在飲食方面要保持均衡營養、攝取益生菌增進腸道健康、維持適當體重避免過瘦。

簡崇曜醫師指出,巴金森病人在活動方面要保持適量運動,有氧運動和肌耐力訓練、太極拳、瑜珈等,都有研究證實可改善症狀,並可透過復健物理治療訓練肌力、步態、平衡、移位及關節活動度等。善用輔具幫助則可以增加活動能力、減輕關節疼痛並減少跌倒的機會;音樂治療和舞蹈治療,對於步態、平衡、生活品質,甚至認知功能,也有研究顯示具正面效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5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醫療院所嚴陣以待,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攜手科技產學團隊,率先推出「零接觸式防疫科技平台」;照護團隊無須進入病房即可全自動量測病人心律、呼吸、體溫,病人生理數據、影像及檢驗結果均自動彙整、判讀,若有異常第一時間發出警示,醫病即時透過視訊系統互動,照護品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表示,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另確診個案新增1例死亡(國內第7例死亡)。為境外移入個案(案197,40多歲男性),本身無慢性病史,3月19日發病、3月21日就醫、3月24日確診,個案於入院時無肺炎,收治一般隔離病房,3月28日因呼吸喘,轉至加護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孩睡不飽怎麼了?近年兒童睡眠障礙問題逐漸有增加趨勢,除了因3C電子產品的影響外,多數患者也常伴有過敏性體質,患者不僅容易感到疲倦,也會有注意力不集中、智能下降等問題,長期下來甚至會影響心肺系統,以及造成情緒或行為障礙; 高醫附醫小兒急診科主治醫師王衍修指出,此症多好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現代人生活緊湊,加上來自家庭、工作、經濟等壓力,一不小心恐讓人喘不過氣,加上近來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站在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得承受巨大壓力,為了減輕同仁們在防疫期間的壓力指數,奇美醫學中心關懷委員會舉辦了「員工關懷安心專案-正念減壓課程」,希望透過正念減壓的協助,幫助員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