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帶狀皰疹俗稱「皮蛇」 勿聽信偏方治療

帶狀皰疹俗稱「皮蛇」 勿聽信偏方治療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民眾對於「水痘」應該不陌生,大部分人一生只會長一次水痘,通常好發於孩童,但對於成人來說,當免疫系統降低時,就會引發「帶狀皰疹」(又稱皮蛇、飛蛇),以年齡分布而言,30到60歲間發生率較高,有些是小時候長水痘痊癒後,水痘病毒潛伏在人體感覺神經節裡,當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時,病毒再度被活化,侵犯神經節,引起神經發炎疼痛,嚴重者會痛到無法入眠。

皮膚專科醫師蔡昌霖表示,帶狀皰疹病情分成兩部份,一個是皮膚水泡,一個是神經痛,皮膚水泡會在2~3週內結痂脫落,但神經痛則有可能維持數月以上。凡得過水痘者,症狀會有單側神經抽痛、過幾天後抽痛部位附近出現紅疹或水泡,必須在發疹三天內(不是抽痛三天內),盡速求診皮膚科,這期間是使用自費口服抗病毒藥的黃金期,可減輕病情讓水泡到此為止。

蔡昌霖說明,帶狀皰疹不會傳染給別人,但會讓沒有長過水痘的病患得到水痘,且「帶狀皰疹疫苗」是自費疫苗,並非打了就一定不會得帶狀皰疹,根據研究顯示,施打疫苗可降低約50%的風險,打了疫苗後若還是得到帶狀皰疹,發生神經痛的比率約可減少67%,疼痛的程度減少61%。目前建議50歲以上民眾施打,只需一劑即可。

醫師提醒,病患不要刻意弄破水泡、也勿隨意尋求偏方塗抹,如各式粉灰、液體或接受斬蛇。別聽信偏方者的有效親身經歷,因為帶狀皰疹就算不治療,皮膚也會在2~3週內自己好轉,抹一些奇怪來源只會容易使水泡或傷口感染。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497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COVID-19疫情肆虐下,讓我們看到國內外的多重慢性病人因免疫力低,在染疫的重症率、高致死率,甚至突破性感染。醫改會劉淑瓊董事長指出,若未能有效回應多重慢性病人的整合醫療需求,不僅會增加病人安全風險,惡化多重慢性病人醫療照護品質,更會成為民眾與健保的沉重負擔。老年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心臟病及心臟衰竭的盛行率也逐漸增高,瓣膜性心臟病須接受介入性治療的需求亦隨之增加。近年來微創及經導管的瓣膜治療方式日新月異,而新的瓣膜醫材亦不斷地推陳出新,多元化的治療技術整合已成為未來的趨勢。整合治療門診 提供精確診斷、治療方式臺大醫院過去在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相信「泌尿道感染」對許多女性來說並不陌生,只要水喝得少,相關症狀就立刻找上門,不僅尿意頻頻、解尿困難,有時也會伴隨下腹疼痛,最麻煩的是,以為治好了但一不注意又反覆復發!這種時候不少人會上網「求解」 ,但小心畫虎不成反類犬,過度清潔或是不正確的處理方式都可能反使情形惡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常因身體疼痛卻找不到成因嗎?其實疼痛比起想得更為複雜,在《無痛思維》一書中就提及所謂傷害覺與疼痛的差別,其中傷害覺是指身體某部位受到傷害時,受傷的感知所啟動皮膚中的某些化學物質和通道所導致;作者迪帕克‧拉文德蘭在書中解釋,當身體部位接收到有害的信號時,我們就會感受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