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常腹瀉別以為只是腸躁症! 出現5大症狀小心是潰瘍性結腸炎

常腹瀉別以為只是腸躁症! 出現5大症狀小心是潰瘍性結腸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潰瘍性結腸炎屬於慢性且反覆性腸道發炎疾病,多好發於約20歲年輕人50至60歲中年人,目前致病原因不明,但恐與遺傳、免疫系統失調、腸道共生菌失衡或飲食等因素有關,包括前日本首相安倍晉、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等許多名人也飽受次病困擾,因此又有「總統病」之稱。

天天腹瀉以為腸躁症 竟是罹患「總統病」 

1名徐女士,近來每天平均腹瀉20次,起初以為是腸躁症所致,但就醫檢查時,自認不覺得有生活壓力,經大腸鏡檢查發後,發現左側直腸輕度發炎,病理報告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張家熙表示,因潰瘍性結腸炎為罕見重大疾病,不僅無法治癒,未來癌變機率高,因此患者確診當下一度無法釋懷,直到經詳細衛教並配合治療後,目前已學習著與疾病共處。

症狀與腸躁症相似 檢查得多樣檢驗以利確診

張家熙醫師說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會出現持續腹瀉、嚴重腹痛、解血便等症狀,且伴隨體重減輕、發燒等,甚至增加罹患大腸癌機率等併發症狀,因症狀類似腸躁症,又與情緒與壓力有關;檢查上得藉由綜合病史、臨床表現、抽血和糞便檢驗等檢查才能確診;治療上,若為輕度患者,則採抗發炎藥物治療,重度患者則建議使用針劑類固醇合併抗發炎藥物或免疫調節劑。

症狀改善不可擅自停藥 仍需長期追蹤

若症狀仍未改善,這時就得透過生物製劑治療,以協助修復腸黏膜,降低未來癌化的風險。張家熙醫師強調,患者即使症狀改善時也不可擅自停藥,仍得長期追蹤,重要是平時應從改善生活習慣做起,包過避免過於刺激、油膩或引起脹氣的食物,且多補充鐵質、葉酸,且攝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幫助腸黏膜修復,才能降低併發症誘發機率。

【延伸閱讀】

防疫時代聞咳色變 男子氣喘復發錯認新冠肺炎

腦中風搶救 掌握黃金治療時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4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針對國內醫療器材業者「鏵甡」、「揚通」,涉嫌將逾期的醫療用心臟血管支架,竄改標籤上的產品有效日期,再銷往多家醫療院所,大賺黑心錢一事;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已發函通知各醫療院所,清查2家違法公司的產品,若發現產品包裝、標籤明顯遭竄改,或有竄改之虞,應暫停使用,以確保民眾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政府法規管制常引起外商關切,但各國國情法律畢竟有所差異,同一產品出口到不同國家,自然會依各國規範而有不同的標示方法。為此,董氏基金會呼籲政府,應明確訂定香料的定義,避免廠商標示不清、造成民眾誤解。以國際知名品牌可口可樂為例,經查在美國、加拿大、日本、中國、法國、巴西等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健保將不給付銀杏葉萃取藥物!中央健康保險署今日宣布,考量銀杏葉萃取物藥品在臨床療效上的證據,仍無法獲得一致性的疾病治療效果,擬將銀杏葉萃取物藥品全數改為指示藥,健保將不再給付,最快今年開始實施。根據健保署統計,截至去年12月健保署給付含銀杏葉萃取物藥品,品項數共59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小萱從小在弱勢家庭長大,從小就常看到母親被酒醉的父親毆打。國小時,小萱便開始翹家,14歲時開始抽菸、喝酒,15歲時用K他命與搖頭丸,16歲用安非他命,18歲時就未婚生子,並在27歲出現海洛因成癮。為了應付每天超過6千元的毒品需求,小萱什麼危險的事情都願意做,甚至還割腕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