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常被手指痛到醒? 媽媽手最愛這2種人

常被手指痛到醒? 媽媽手最愛這2種人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一名33歲的王小姐,因工作需處理食材和打包食物,反覆使用大拇指和手腕,回到家除了做家事外,還得哄抱10個月的寶寶,漸漸感到右手腕腫脹,大拇指一動就痛,睡覺時更常被痛醒,就醫確診為「媽媽手」。經超音波導引下局部施打類固醇,並配合復健後,症狀才獲得大幅緩解。

大拇指近手腕側疼痛 恐是媽媽手找上門

收治王小姐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簡郁佩表示,「肌腱滑膜囊炎」也就是俗稱「媽媽手」,專指大拇指近手腕側的伸拇短肌腱,和拇指外展長肌腱的肌腱滑膜發炎。

其好發於50幾歲的健康婦女,或生產過後的新手媽媽,因手腕不正確使力,和常需反覆性的手部動作而引起,造成大拇指近手腕處疼痛腫脹、無法使力,若發生沾黏,則會有緊繃感和拇指活動受限等情形。

媽媽手如何辨別?  簡易握拳可測試

簡郁佩醫師指出,大拇指活動受限及疼痛,並非媽媽手專利,有時容易和手腕關節炎、腕隧道症候群或頸部神經壓迫等疾病混淆。

手腕關節炎是因關節退化磨損,使拇指基部產生疼痛;腕隧道症候群是因正中神經通過手腕部位受到壓迫,使手指、掌部、甚至上臂處產生痠、麻、刺、痛神經壓迫症狀。

因此,民眾可透過簡易方式測試,握拳將拇指包在四指內,拳頭往小指方向偏移,若產生明顯疼痛,則可能罹患媽媽手,不過症狀仍需進一步評估,才能決定適合的治療方式。

揮別惱人媽媽手  避免過度使用是根本

簡郁佩醫師提醒,媽媽手的治療方式除了立即休息外,也可透過局部熱敷、蠟療、電療、超音波、配戴護腕等方式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和發炎反應。若症狀仍未好轉,則建議患者就醫進一步評估,接受復健治療或局部注射治療。

【延伸閱讀】喝完酒狂飆車 「躁症」發作險釀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6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糖尿病患者未來會不會演變洗腎命運,關鍵在於生活態度!衛福部彰化醫院衛教中心個管師邱小佳提及,台灣每年新增的洗腎者有一半來自糖尿病患者,但其實若患者態度是正面且積極配合者,大部分都能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況,不太會面臨洗腎命運,但若對於糖尿病置之不理,飲食未節制也不運動,恐怕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過去曾有氣胸病史的15歲鄭同學,日前因左胸劇烈疼痛,嚴重影響呼吸而來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就醫,並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復發。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洪嘉聰表示,鄭同學發作次數頻繁,右側也曾發作過氣胸,以「劍突下單孔胸腔內視鏡雙側肺泡切除術併肋膜沾黏術」治療病人,術後第5天,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社會邁入高齡化,罹患失智症之人口逐漸增加。失智症的治療以及照護是現階段大家所關注且致力發展的部分。藥物治療仍是選擇,但每個人對於藥物的效果不盡相同,尤其是對於失智症相關的精神行為症狀,藥物的治療效果往往成效不佳。失智症非藥物治療 助改善認知功能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