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血壓長期降不下來 竟是腎上腺長瘤惹禍

血壓長期降不下來 竟是腎上腺長瘤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盈淑報導】部分高血壓患者屬於原發性高血壓,主要因鹽分攝取多、壓力、酒精、肥胖、遺傳等多發性因素導致,僅約一成為續發性高血壓。主要造成血壓升高的原因,包括內分泌腫瘤、腎動脈狹窄、先天性動脈血管疾病等,若及早接受治療,有機會恢復正常血壓值;台北慈濟醫院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醫師張嘉暉指出,其中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是續發性高血壓常見的原因之一,多好發於30至60歲,但大多在6至7年後才被診斷出來,且常有年輕型高血壓的病史。

高血壓多年未見好轉 原來是腎上腺長瘤

臨床上,曾有一名40歲男性,有高血壓病史,但10年來服用降血壓藥卻未見好轉,某天突然感到頭痛且全身無力,就醫檢查,醫師發現患者不僅服用多種降血壓藥物,也有低血鉀的現象,研判恐為內分泌高血壓;張嘉暉醫師表示,經抽血檢驗醛固酮、皮質類固醇及兒茶酚胺等荷爾蒙,確認醛固酮過多,接著安排腎上腺電腦斷層,及不停用血壓藥的核子醫學掃描,保護病人免於腦出血等高血壓併發症。

腎上腺出現皮質腫瘤 恐出現頑固性高血壓

最後結果證實,患者左邊腎上腺有顆1.2公分的皮質醛酮瘤,屬於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因而造成次發性高血壓。所幸經手術切除腫瘤後,患者血壓順利穩定下來,也不須再服用藥物;張嘉暉醫師指出,當腎上腺出現皮質腫瘤時,恐會使醛固酮或皮質類固醇分泌過多,這時患者就容易發生頑固性高血壓或高血糖,即使服用多種降血壓或降血糖藥物,仍無法控制。

出現心悸且肌肉無力 應篩檢內分泌高血壓

張嘉暉醫師進一步說明,這時患者還會出現心悸、手腳麻痺、肌肉無力,甚至昏倒等低血鉀相關症狀,這時就需篩檢內分泌高血壓,治療上,會先抽血篩檢陽性,再施行腎上腺電腦斷層掃描,了解患者是否有單側或雙側的腎上腺疾病,最後再透過侵入性的腎上腺靜脈採血或非侵入性的核子醫學掃描,以確認腫瘤是否真的分泌過多荷爾蒙。

不停不換藥檢查 確保高血壓病患安全

患者檢查前,需停用或換用其他降血壓藥物達數周至一個月以上,才能避免相關檢查結果,這時就得承受血壓飆高的風險,接受腎上腺靜脈採血的過程時,也恐有併發症機率;張嘉暉醫師強調,台北慈院以「不停、不換藥」的方式,十多年來已幫助30多位患者進行核子醫學掃描,88%的患者經手術切除腫瘤後,目前已減藥或不需服藥,不僅檢查準確度高,也能確保病人安全。

【延伸閱讀】喝完酒狂飆車 「躁症」發作險釀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7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最近天熱,如果不吹冷氣就睡不著,也有人是吹著冷氣也睡不著,心煩氣躁的難以入睡,往往一夜無眠到天明;要如何改善失眠問題呢?除了吃安眠藥之外,其實中醫針灸也能助好眠,最常針灸有助於睡眠的穴位有神門、內關、三陰交與百會穴,可以讓你好睡覺! 失眠長達三週應就醫診治 有很多原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主要危害是其併發症,尤其是視網膜病變,病況嚴重時,會有失明的危險;醫師提醒,糖友除了要服用藥物控制血糖外,也應該要定期檢查眼睛,才能及早發現病況,以及可即時做治療。 眼前一片黑 緊急手術挽回視力 一名五十多歲男子雖有糖尿病多年,但是因為工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你可曾想過,在社會的角落,有一群被遺忘的人,因為老了、病了,連走路都極為吃力,甚至是長期臥床,無法獲得良好的照護品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今年起推動「藍鵲居家醫療整合照護計畫」,將診間搬進民眾家中,讓行動不便、孤獨、弱勢患者也能獲得醫療服務。 失能可申請到宅醫療 今年健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大腸癌是結腸直腸癌的統稱,根據統計大腸癌的罹癌人數已經追過肝癌、肺癌,成為罹癌人數第一名,成為國人最大的隱憂,大腸癌和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高動物性脂肪、高蛋白質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有可能增加患腸癌的危險,此外,肥胖、缺乏運動、吸煙、飲酒也可能增加風險。 4.5%青壯年有大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