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幫助改善平衡 巴金森氏症打太極拳

幫助改善平衡 巴金森氏症打太極拳

一名60多歲的男性是典型的巴金森氏症,不但出現手抖、肢體僵硬等症狀,走路也變得遲緩且動作反應都隨著變慢;鹿港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致霖指出,40歲以上的巴金森氏症盛行率是千分之1至2人,症狀還會伴隨嗅覺異常、自律神經失調、睡眠障礙等。

治療藥物上,目前已能針對補充腦部因神經退化而缺乏的多巴胺,幫助改善遲緩動作;陳致霖說,在初期時,典型的巴金森氏症患者對於藥物反應不錯,尤其手抖以及步伐窄小等症狀,都能獲得不錯療效。

雖藥物能改善部分症狀,但並未有證據顯示可修復以退化的神經,或改善疾病的病程;陳致霖說,根據過去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的研究指出,比起一般復健,習練太極拳能有效幫助改善巴金森氏症患者姿態不穩問題,且目前美國許多醫學中心都已將太極拳納入巴金森氏症患者的治療計畫,可望能幫助患者控制病情。

建議巴金森氏症患者可嘗試練習太極拳,藉由重心轉移、身體平衡以及自然呼吸等達到改善平衡;陳致霖提醒,目前國內已友練拳多年的資深神經科醫師推動太極拳運動,可望透過太極拳的方式,讓巴金森氏症患者能夠勇敢面對病情。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496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芊聿/台中報導】58歲賴先生因腦出血後長期臥床,又因吞嚥功能不佳,需倚賴鼻胃管進食,經復健1年後,行動能力提升不少,但語言治療師考量長期置放管子會造成患者喉嚨黏膜壓迫,與家屬溝通後,建議改以「胃造口」方式供給營養,術後不僅順利擺脫每月置放鼻胃管的痛楚,提升生活品質,也讓患者重拾開朗笑...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衛生福利部長照2.0服務費用支付審核系統,截至目前申報費用家數已超過2,700家,電腦審查金額約14.7億元,審查通過金額超過96%,支付審核系統申報審核效率持續提升中。   衛福部於107年1月1日實施長照給付支付制度,並透過「照顧服務管理資訊系統」(以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芊聿/宜蘭報導】1名藍姓女物理治療師6年前因不慎絆倒致手部橈骨骨折,就醫同時意外發現自己罹患骨質疏鬆症,經醫師建議後開始治療,近年來除了藥物治療,同時每天施行徒手核心肌群鍛鍊,近期檢測發現骨質密度並未隨年紀繼續下降。羅東博愛復健醫學科醫師何春生表示,阻力運動能刺激骨骼生成,建議骨鬆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