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平民也罹「總統病」 幾乎整天坐馬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平民也罹「總統病」 幾乎整天坐馬桶

53歲田姓中小企業老闆,近幾年常腹瀉卻不以為意,直到腹瀉合併黏液和血液,才趕緊安排大腸鏡檢查;另名45歲徐姓家庭主婦,更是每天腹瀉高達20次,兩人都以為是壓力過大導致腸躁症,但最後卻都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所幸透過藥物治療、培養良好習慣,終能與疾病和平共處,也降低日後癌化風險。 

潰瘍性結腸炎常誤認為腸躁症 
田先生就診時表示,雖然工作需要常出國洽公或半夜接越洋電話,但壓力對他而言不是問題,因此即便「跑廁所次數比接電話還多」,旁人都懷疑是罹患腸躁症,他還是不以為意,直到大腸鏡檢查病理報告顯示腸道慢性反覆性發炎,才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
 
徐女士每天平均腹瀉20次,感嘆「幾乎整天坐在馬桶上」,起初以為是腸躁症所致,但問診時她亦不覺得有生活壓力,經大腸鏡檢查發現左側直腸輕度發炎,病理報告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因潰瘍性結腸炎為罕見重大疾病,且無法治癒、未來癌變機率高,兩名患者在確診當下均無法置信,甚至否定、崩潰、大哭,經詳細衛教並配合治療後,兩人才破涕為笑,學習與疾病共處。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張家熙表示,除了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長期為潰瘍性結腸炎所苦外,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的弟弟馬文布希(Marvin Bush)等許多名人也深受其擾,故潰瘍性結腸炎也被暱稱為「總統病」。

與壓力有關 未來癌變機率高
張家熙指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腸道發炎疾病,目前致病機轉不明,推測可能與遺傳、免疫系統失調、腸道共生菌失衡、飲食、壓力等因素有關,好發於20歲左右年輕人,以及50至60歲中年人,通常會出現持續腹瀉、嚴重腹痛、解血便和黏液便,伴隨體重減輕、發燒等症狀,並可能造成腸道出血、腸道穿孔,增加罹患大腸癌機率等併發症。
 
潰瘍性結腸炎症狀類似腸躁症,都可能出現腹痛腹瀉、排便情況與型態改變、糞便帶有黏液或帶血等症狀,常與情緒和壓力有關,在鑑別兩項疾病時,需要透過綜合病史、臨床表現、抽血和糞便檢驗、大腸鏡檢查合併組織病理切片方能確診。
 
治療方面,針對輕度患者,會使用抗發炎藥物治療,降低發炎對腸道造成的破壞,而重度患者,則會使用針劑類固醇合併抗發炎藥物或免疫調節劑,若仍然無效,就須透過生物製劑治療,以協助修復腸黏膜,降低未來癌化的風險。
 
張家熙提醒,患者平時應避免過於刺激、油膩或引起脹氣的食物,多補充鐵質、葉酸改善貧血症狀,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助腸黏膜修復,同時切記症狀改善也不可擅自停藥,需長期回診追蹤,才能改善生活品質,並減少併發症。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愛群醫療機構兒童成長中心正式營運。由愛群醫療機構執行長翁紹評偕同團隊共同揭牌。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盛雯 / 台北報導 守護生命最初黃金的1000天!愛群兒童成長中心12月正式揭牌,執行長翁紹評指出,醫界與個人都必須重新定義懷孕、生產、養育的新概念。掌握千天顧好新生命更健康、更強健。 台灣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無緣無故,竟然心跳加速、胸悶脹氣,當心是「補」過頭了啦!門診就有一名30多歲女性,在吃完麻辣火鍋之後,準備睡覺時,忽然感到心跳加速、胸悶脹氣,當晚毫無睡意並難以入眠、睡睡醒醒,隔天上班進到辦公室不通風的環境,不舒服的感覺又再度發作,接連幾天陸陸續續都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參考資料來源:美國肝臟基金會(ALF) 雖然無法像心臟那樣,感受到肝臟的存在,但養成健康飲食,肝臟會以正常運作、身體狀況良好等訊息告訴你!但長期飲食不注意,你的身體反應也會告訴你,肝臟『過勞』了。 肝臟過勞的警示訊號 肝臟肩負著人體的解毒、新陳代謝等重要工作...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范綱儀 / 台北報導 2021台灣醫療科技展2日起登場,吸引600個參展機構與企業、30個國際產業協會與會。在再生醫學領域屢受國際研究期刊肯定的長春藤生技由董事長莊雅清帶領團隊,展示最新預防醫學領域成果,主張用周邊血幹細胞儲存「自己的細胞救自己」,引起各界關注。 日前長春藤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