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幼兒非成人縮小版! 破解新手爸媽迷思

幼兒非成人縮小版! 破解新手爸媽迷思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新手爸媽常上網找資料或是詢問長輩照護幼兒的方法,如孩子會爬了,就應該坐螃蟹車來學走路了!但醫師說,螃蟹車反而讓孩子學不到「平衡感」,且根據研究,寶寶爬行可幫助大腦發育,讓寶寶更聰明,一旦坐了螃蟹車,寶寶就喪失爬行機會。

一、新生兒生下來第一口要喝黃蓮水去胎毒?

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沒有「胎毒」的說法,台安醫院嬰兒室陳崇萱護理長表示,嬰兒的第一口奶應該是母乳,初乳對孩子來說可提供高營養外,還有免疫力。而新生兒不應該喝母奶或配方奶外的食物。

二、光喝母乳營養不夠,需要加奶粉?

陳崇萱護理長表示,母乳的營養價值無可取代,有些媽媽可哺餵母乳到3歲都沒有問題。母乳可提升寶寶的免疫力,是所有奶粉都無可取代的,這也是為什麼喝母乳的寶寶,很少生病的原因。市面上所有的奶粉也僅是母乳的模仿者,因母乳成分極其複雜,連科技無法完全複製。

三、鼻子不挺,捏一捏就能變高又漂亮了?

幼兒的鼻腔黏膜較嫩、血管多,常捏的話,可能會「捏傷」黏膜和血管,導致鼻腔原有的保護能力下降,增加被細菌感染的風險,而且捏鼻子,其實不會讓鼻子變挺。

四、副食品吃粥品最營養?

嬰幼兒副食品專家洪嘉穗表示,粥品多是採用大量的水熬煮,因此含水量高,若一次吃得太多、太急,容易引起胃酸過多,導致胃食道逆流,腸胃不適。建議等孩子的腸胃成展健全後再食用。、

五、6個月大了,可吃甜味或鹹味?

洪嘉穗表示,孩子吃多了人工添加物、色素、過甜、過鹹的食物後,反而對抗拒天然食材,導致營養攝取不均,開始偏食、挑食,陷入惡性循環。

六、孩子會爬就坐「螃蟹車」練習走路了?

馬偕紀念醫院骨科主任劉士嘉醫師表示,螃蟹車就是學步車,而學步車最大的問題就是高危險性,若是放置障礙物或是一些危險的物品在地面上,寶寶很容易因為快速衝撞而發生意外。此外,一旦寶寶依賴學步車後,開始走路後會很難學習到平衡,也沒有學會正確移動身體的方法,減少爬行的機會。

七、寶寶便秘要多喝水?

三軍總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徐萬夫表示,寶寶便秘與喝水少無關,若便秘可給蘋果泥。幼兒由於腎臟不成熟,若在短時間內給予大量水分造成腎臟無法將水分排除,恐導致血液中電解質被稀釋,引起低血鈉與低血清滲透壓情形,反而傷害腎功能!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46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高度近視會增加失明風險!教育部國教署學童視力保健計劃主持人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眼科近視防治中心吳佩昌主任指出,預防近視要從小開始,未來才不會有失明風險。醫師提醒,視網膜剝離不分年齡,尤好發於高度近視族群,當年若非身為眼科醫師,及時發現近視和飛蚊症的視網膜破裂,恐怕早已變成...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教育部、疫情指揮中心全面開放應屆畢業境外生入台,但學界仍建議,新生、在學生也應比照辦理,不過,已有急診醫師在臉書貼文,指出「台灣有什麼本錢放寬外籍人士入境?」,開放之後,只會增加了醫護人員的負擔和傳播病毒的風險。 知名兒科急診醫師在臉書「Dr. E小兒急診室日誌」撰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希望加快國內自產新冠肺炎疫苗發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22日記者會公開強調,已經準備135億元,包含加快疫苗廠研發補助金,昨(23)日傍晚辦法公布「研發COVID-19疫苗」計畫申請說明,今(109)年8月31日前收案第1期臨床試驗,12月31日前收案第2期臨床實驗,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李蔚萱/台北報導】1名外表帥氣的男大生,原本留著一頭乾淨俐落的短髮,但因為經常運動,懶得在運動後就洗頭,即使現在夏季天氣炎熱也是如此,總要等到睡前才肯洗頭,沒想到卻引發頭皮癢毛囊炎。曾去皮膚科診所就診,但是治療時只注重清潔用品跟外擦藥,雖然暫時獲得改善,但過了一段時間就復發,未妥善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