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建立新藥差額給付 加速癌症新藥審核

建立新藥差額給付 加速癌症新藥審核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遠見雜誌與羅氏大藥廠近期共同舉辦「台灣防癌與治癌政策公共論壇—你所不知道的『癌政』」,邀集醫療、公衛專家與病友代表,針對未來的防癌與治癌政策提出建言。
本次遠見民調結果中,有五成六的民眾表示支持「健保支付基本費用,病患依等級負擔差額」,其中30~39歲的年輕族群,願意自付差額的比例更達七成八。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林葳媫回應,年輕族群大都支持差額支付,普遍接受更正確的認知,疾病是不能逃避而要有所準備,也理解健保資源有限的難處。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提醒,在承認治癌新藥的價值之際,請理性討論增加的成本由誰來扛,國家保險不可能無限制承擔,使用者(病患)是否願做部分負擔,對弱勢族群的照顧也該有所依歸。健保大餅人人想分,在資源有限下,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李龍騰也建議改善癌症新藥的核准流程,並建立適度的差額給付,教育民眾減少濫用。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講座教授楊志良補充,在專利期內的新藥差額給付,可以有部分負擔,但要提供病人充分效益資訊。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黃文鴻則針對新藥審核時程表示,從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公開的資料來看,一到八月藥物核可僅有八十多件,相較於其他進步國家實在太少,藥證審查應加速。健保署也應檢討新藥的使用限制是否比他國嚴格,而降低藥廠在台上市新藥的意願,對病友和臨床醫師都不公平。
黃文鴻補充,癌症治療的進步非常快速,目前第一線治療的健保涵蓋率幾乎百分之百,但癌症可能會復發、擴散,這些新藥的價值從療效及安全、副作用降低等,客觀的爭議不大,但健保雖然知道價值,但給付終究得預算控制,對使用規範又增加很多使用限制,使得現在國際藥廠不急引進台灣,健保原本立意良善,但要照顧民眾健康到什麼程度,值得討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30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圖/weixin 膝關節是人體重要部位,膝關節強壯,是各項身體活動能力的前提。如果膝關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健康。     一般情況下,50歲以後膝關節逐漸開始老化,到了60歲至70歲,會出現明顯的老化症狀。因而中老年朋友更要注意膝關節的保護,學學下面10種保護技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過年是全家團聚的日子,但有些老人家因喪偶、子女不在身旁,往往會觸景傷情,長期累積憂鬱情緒,很容易罹患憂鬱症。專家提醒家中有長輩者,應在長假期間特別注意,尤其不能回家過節者,更要打通電話問候,適當的關心可以緩解負面情緒。 長期憂鬱情緒變成憂鬱症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