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很多美國人並不瞭解癌症風險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劉超

[圖文來源:https://www.livescience.com/]

很多美國人並不瞭解癌症風險

根據一項新調查,許多美國人對癌症的危險因素有誤解。

對於這項調查,稱為“國家癌症意見調查”,超過4000名美國成年人回答問題,以瞭解他們對癌症的危險因素的瞭解。 (調查對象組是美國人的代表,這意味著樣本包括與整個國家不同的人口統計學和其他特徵的人口相同的比例)。

大多數調查參與者正確地確定了一些風險因素。例如,將近80%的煙草正確識別為癌症的危險因素,66%正確地將陽光暴露於癌症的危險因素。

然而,只有31%的人意識到肥胖是癌症的危險因素。這是令人擔憂的,研究人員說,因為肥胖是第二大可預防的癌症原因(煙草使用後)。研究已經將肥胖與結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子宮癌的風險增加相關聯。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首席醫療官Richard Schilsky博士說:“很少有美國人意識到保持健康的體重與許多癌症的風險降低有關,應該是一個喚醒的呼喚。他說:“不幸的是,肥胖是一個不可能一夜之間解決的問題,需要廣泛的社會參與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在一份聲明中說。

調查還發現,只有30%的美國人知道飲酒是癌症的危險因素。研究人員表示,研究發現,飲酒可增加口腔,肝臟和乳腺癌的風險。

此外,只有25%的美國人知道運動不足會增加癌症的風險。例如,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運動與13種癌症的風險相關。

更重要的是,一些美國人錯誤地認為某些因素可能會增加癌症風險:14%的受訪者表示認為手機可能會增加癌症的風險,8%的受訪者認為咖啡因的消費可能會增加癌症的風險。 (ASCO不認為手機或咖啡因是癌症的危險因素,許多研究發現手機使用和癌症之間沒有聯繫,此外,許多研究發現,咖啡因的消費實際上與癌症的風險相關。)

調查還發現,許多美國人沒有採取一些重要措施來降低癌症風險。不到一半(48%)說他們使用防曬霜或限制他們的陽光照射,只有38%的人說他們限制飲酒。

不過,大多數美國人(66%)都表示不吸煙,而百分之五十的人說他們吃了很多水果和蔬菜。這兩個因素都可以降低一個人的癌症風險。

參與者也被問及有關癌症個人經歷的問題。有研究人員說,一些有癌症的美國人說,他們採取了危險的措施來降低治療費用,這可能對健康有害。大約四分之一的參與者表示,他們或家人已經或已經患有癌症,他們已經採取措施降低治療費用。例如,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跳過了醫生約會,8%的受訪者表示拒絕接受治療,8%的受訪者表示已經推遲了填充或沒有處方,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跳過了一些處方藥,7%藥丸一半。

令人震驚的是,美國人由於治療費用高昂而潛在地冒著生命危險,“Schilsky說。他說,患者不應該在癌症治療和其他必要的費用之間做出“不可能的選擇”。

大多數調查參與者還表示,他們認為聯邦政府應採取行動降低處方藥的成本。

總體而言,調查“幫助我們瞭解我們的同胞美國人對癌症的瞭解和相信,因此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一個國家來努力克服癌症,”ASCO總裁布魯斯·詹森博士說:“很明顯,我們需要解決許多重要的漏洞——從公眾教育癌症預防到面對高昂的治療成本,投資癌症研究,這對於改善未來的患者結局至關重要。”

相關推薦

14日是七夕情人節,對於這天產生「人與人連結」,會不會是本土COVID-19疫情逐漸趨緩後,下一個防疫破口?毒物專家、中原大學教授招名威今表示,若是有特殊交友圈或有付費交友習慣的人,沒有辦法確認對方的健康狀況,或掌握每一個人私生活的情形下,「隱形傳播鏈確實可能從中擴散」。他建議,「連結之前不妨來個快...

閱讀詳情 »

國內近來積極拚疫苗覆蓋率,然而台北市、新北市都陸續喊出疫苗不夠打。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昨日晚間更在臉書發文直指「請給我疫苗,其餘免談!」並說,為了疫苗,年輕人與長者間的心結與時俱增,令人憂心。蔡炳坤昨日晚間在臉書發文表示,「請給我疫苗,其餘免談!」並說,為了接種疫苗,年輕人與長者之間的心結正在與時俱增...

閱讀詳情 »

我國疫苗陸續到貨,自購24.9萬劑莫德納將於今天下午抵台,台灣的疫苗到貨量將超過1,038萬劑。重症專科醫師黃軒透過粉專表示,感染Delta病毒雖然死亡率較低,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即使康復出院,之後恐面臨劫後餘生的處境,生不如死的「長期新冠症候群」,提醒民眾除了隨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距外,還是要接...

閱讀詳情 »

中國對疫情只報喜不報憂,並努力朝「清零」目標邁進。而日前中國江西省一位張姓教師,因在微博上建議揚州可以試驗一下「與病毒共存」,遭警方行政拘留15天。原因是「干涉疫情之不當言論」且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最後張姓教師也發出聲明道歉並刪文,此事引起中國網民熱議,認為教師言論不妥,也不到被行政拘留的地步;也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