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得了青光眼有多嚴重? 小心有1/4失明危機

得了青光眼有多嚴重? 小心有1 4失明危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台灣青光眼的病人數高達35-45萬人,比慢性腎衰竭、憂鬱症的患者數還多,其中1/4有失明危機!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呂大文主任表示,降低眼壓是唯一可以改善青光眼視的有效方法,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陳賢立醫師則表示,青光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若是青光眼的高危險群,應特別小心青光眼,養成定期每年眼睛健檢的習慣。

眼壓高壓迫視神經 青光眼視力危機

陳賢立指出,青光眼是眼壓太高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和視野不同程度的傷害;人眼的水晶體前方與角膜中間,充滿了房水液,提供眼睛組織營養,正常情況下,48~90%的房水液會從小樑網膜排出、剩下的則由葡萄鞏膜排出,一旦排出管道出問題,房水液排不出去,眼壓就會增高,形成青光眼。

今年70多歲的張大姊,20多年前因頭痛、肩胛痛和胸悶就醫,被當成心臟病治療3個多月後,依舊頭痛欲裂,醫師甚至懷疑她長腦瘤,最嚴重時,吃止痛藥也只能維持10多分鐘,頭痛到必需要靠著牆壁才行,她形容治療過程非常辛苦,卻一直找不出原因,後來終於發現是青光眼,初期藥物副作用讓她吃足苦頭,後來調整藥物後成功控制眼壓、保住視力。

眼壓高引起頭痛胸悶 降眼壓才能保視力

呂大文表示,正常眼壓應介於11~20毫米汞柱,眼睛每天大概分泌3.5毫升的房水液,如果排出少於3.5毫升,眼壓就會增高,出現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眼球劇痛等症狀。目前青光眼的治療,只能延緩視力喪失,無法治癒,降低眼壓是唯一可以改善青光眼視野喪失的有效方法,初期患者要避免惡化,末期患者則要維持視覺功能。

雙效眼藥水問世 青光眼患者新選擇

不過,呂大文指出,傳統藥物侷限多,患者必須每天點多次藥水,不僅增加生活的困擾,也會降低用藥醫囑性,且市面上促進房水液排出的藥物都是針對次要排水通道(葡萄鞏膜)作用,主要排水通道(小樑網)反而沒有藥物可用,所以部份患者雖長期使用藥物,降眼壓的效果仍然未達期待。

所幸,在今年獲得衛福部通過的一款雙效眼藥物,結合降血壓的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有助於增加排水通道的房水流出、降低眼壓。呂大文表示,今年雙效藥物的問世,可以幫助青光眼患者鬆弛血管平滑肌並調整血流,放鬆小樑網膜細胞、增加房水流出。只需要一天一次,使用第二周可增加3成降壓效果,可持續穩定降壓超過1年;另外對心血管影響小,不用擔心心血管的副作用和性功能障礙,是青光眼患者一項新選擇。

高危險族群應警覺 每年定期眼科檢查

陳賢立提醒,青光眼患者要依照醫囑使用藥物,並定期接受眼科醫師檢查。眼壓值較高、超過40歲、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或遠視加白內障患者,以及血壓偏低且手腳冰冷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受過外傷、有虹彩炎、眼內腫瘤和眼內出血病史者,都是高危險群,要特別小心青光眼。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8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乾眼症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幾乎每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乾澀不適症狀,但何種程度才算乾眼症?知名眼科診所角膜專家梁章敏醫師表示,目前可以藉由動態影像科技合併最先進的角膜分子生物科技染色,詳細鑑別診斷後,再依據病況討論決定治療方式,輕度患者經由不同組合的人工淚液,如水性含玻尿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肝癌是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每天約有15人因B型肝炎導致肝癌而失去性命,且在肝癌患者當中有高達70%的人是B肝,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雖然自1986年起,新生兒已全面接種B肝疫苗,但35歲以上中壯年和老年族群,是沒有接種疫苗的,因此目前台灣還有約180萬「B肝帶...

閱讀詳情 »

現在市面上的益生菌種類有許多,根據2021年的疫後保健食品市場調查發現(連結),消費者逐漸重視平時保健食品的補充,保健食品市場在2020疫情的下半年度成長率已達8%,而益生菌也成為居家必備的保健聖品。在挑選益生菌前,其實很多人都會抱持著很多疑惑,接下來就讓營養師帶你一一了解益生菌的正確觀念吧! 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以周產期醫療的專業判斷,胎兒每留在子宮內多1天,成熟度及存活率即能提升多一些。馬偕紀念醫院周產期及新生兒醫護團隊在疫情期間全力合作,為無法繼續安胎的雙胞胎產婦鄭太太,於第2孕期施行雙胞胎間隔生產,以提高胎兒存活率。 鄭太太腹中的雙胞胎相繼於妊娠23週及25週提早出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