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得痔瘡該怎麼辦?嚴重程度決定治療方式!

得痔瘡該怎麼辦?嚴重程度決定治療方式!

痔瘡是國人常見、發生率很高的疾患!主要是肛門附近血管,因血液循環不良導致靜脈曲張,形成病態的痔瘡。只要會造成腹部壓力變大,阻止靜脈回流的情況,都有可能引起痔瘡!

 

一般來說,造成痔瘡的原因有:

1.久站、久坐,或激烈運動,或懷孕

2.長期便秘、嚴重腹瀉等不良排便習慣

3.作息不正常,如壓力或熬夜

4.經常食用刺激性食品,如油炸、燒烤、辛辣,且水分、纖維攝取不足

5.肥胖、酗酒或慢性肝病患者

 

罹患痔瘡常會出現:出血、肛門有腫脹異物感,或搔癢、疼痛,以及痔瘡突出肛門外等症狀。

 

痔瘡可區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又以內、外痔齊發的混合痔最為常見。

 

外痔比較接近靜脈瘤,出血較少容易止,大多有疼痛或搔癢感,偶爾也會塞住變成一顆紫色。

反觀內痔,雖然不太會痛,但擾人處是排便會出血,出血會像小動脈一樣,止都止不住!

 

如以症狀來理解,可將痔瘡分為四級:

第一級:排便時僅單純出血,或有搔癢感和分泌物,痔瘡不會掉出來。

第二級:除了出血外,痔瘡在排便時會掉出來,排便完又縮回去。

第三級:排便時掉出來,需要用手推才能推回去。

第四級:痔瘡推不回去、卡在肛門口,造成異物感甚至劇痛。

 

痔瘡的治療方式,可分為保守療法及手術治療。

第一、二級痔瘡可採保守療法或手術處理。不過保守療法僅能緩解症狀,並非讓痔瘡消失。

第三、四級痔瘡,常引起嚴重出血、脫垂、疼痛,若保守治療效果欠佳,則可考慮手術治療來消除痔瘡。

 

手術治療常用的方法是:痔瘡切除手術。顧名思義是直接切除痔瘡組織,較能一勞永逸、復發率低。缺點是有明顯疼痛感,而需要住院

 

另外還有一種內痔橡皮筋結紮手術,適用於痔瘡程度比較不嚴重的患者,以結紮方式來處理出血症狀,但有些部位不易結紮,通常需要多次處理

 

隨著醫療進步,治療痔瘡有了新的微創治療選擇:痔瘡冷凝刀。冷凝刀適用在痔瘡持續出血或脫垂患者身上。它的特點是較能控制出血,並阻止痔瘡靜脈曲張惡化!同時治療過程中,疼痛或異物感相對低,甚至沒感覺,且不用住院!還可一次處理所有內痔,不用分次處理

 

當發現痔瘡症狀時,最重要的還是及早就醫。充分與醫生討論症狀,經醫師專業評估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避免痔瘡進一步的惡化,同時恢復生活品質!

 

原文出處:問8線上健康諮詢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這一波本土疫情大爆發,不少人把元凶指向放寬機組員的「3+11」防疫規定,中央流行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更在受訪時爆料「專家會議從來沒討論過3+11,那是指揮中心自己的會議」。陳時中今(7)日下午再次強調「整體我負最後的責任在」,但沒辦法...

閱讀詳情 »

新北三重湯城園區日前發生企業群聚感染,市府為310人進行篩檢,全數陰性,不過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證實,其中一名個案陰轉陽,今天將針對全棟大樓千名員工再度篩檢。新北三重湯城園區先前出現富邦MOMO的四名在職、一名離職員工確診,之後又傳出同一棟樓的「台灣大哥大」也有兩名員工染疫,累計7人確診。市府匡列逾百...

閱讀詳情 »

全台防疫三級警戒到7月12日,台灣「解封」話題掀起熱議,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在討論解封之餘,也應該訂出台灣「監測疫情指標」,或至少提供各縣市「七日PCR陽性率圖表」。此外,林氏璧也對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喊話,「忙完了疫苗預約系統,這個可以也拜託您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6日表示,...

閱讀詳情 »

COVID-19疫情持續肆虐全球,世界衛生組織(WHO)週二表示,用於治療關節炎的安挺樂、Kevzara,可用於治療COVID-19重症患者,降低死亡風險。此外,美國食品藥物管局(FDA)也於上週,批准「安挺樂」緊急使用授權。根據《路透社》報導,WHO於6日指出,羅氏藥廠(Roche)的安挺樂(Ac...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