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得痔瘡該怎麼辦?嚴重程度決定治療方式!

得痔瘡該怎麼辦?嚴重程度決定治療方式!

痔瘡是國人常見、發生率很高的疾患!主要是肛門附近血管,因血液循環不良導致靜脈曲張,形成病態的痔瘡。只要會造成腹部壓力變大,阻止靜脈回流的情況,都有可能引起痔瘡!

 

一般來說,造成痔瘡的原因有:

1.久站、久坐,或激烈運動,或懷孕

2.長期便秘、嚴重腹瀉等不良排便習慣

3.作息不正常,如壓力或熬夜

4.經常食用刺激性食品,如油炸、燒烤、辛辣,且水分、纖維攝取不足

5.肥胖、酗酒或慢性肝病患者

 

罹患痔瘡常會出現:出血、肛門有腫脹異物感,或搔癢、疼痛,以及痔瘡突出肛門外等症狀。

 

痔瘡可區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又以內、外痔齊發的混合痔最為常見。

 

外痔比較接近靜脈瘤,出血較少容易止,大多有疼痛或搔癢感,偶爾也會塞住變成一顆紫色。

反觀內痔,雖然不太會痛,但擾人處是排便會出血,出血會像小動脈一樣,止都止不住!

 

如以症狀來理解,可將痔瘡分為四級:

第一級:排便時僅單純出血,或有搔癢感和分泌物,痔瘡不會掉出來。

第二級:除了出血外,痔瘡在排便時會掉出來,排便完又縮回去。

第三級:排便時掉出來,需要用手推才能推回去。

第四級:痔瘡推不回去、卡在肛門口,造成異物感甚至劇痛。

 

痔瘡的治療方式,可分為保守療法及手術治療。

第一、二級痔瘡可採保守療法或手術處理。不過保守療法僅能緩解症狀,並非讓痔瘡消失。

第三、四級痔瘡,常引起嚴重出血、脫垂、疼痛,若保守治療效果欠佳,則可考慮手術治療來消除痔瘡。

 

手術治療常用的方法是:痔瘡切除手術。顧名思義是直接切除痔瘡組織,較能一勞永逸、復發率低。缺點是有明顯疼痛感,而需要住院

 

另外還有一種內痔橡皮筋結紮手術,適用於痔瘡程度比較不嚴重的患者,以結紮方式來處理出血症狀,但有些部位不易結紮,通常需要多次處理

 

隨著醫療進步,治療痔瘡有了新的微創治療選擇:痔瘡冷凝刀。冷凝刀適用在痔瘡持續出血或脫垂患者身上。它的特點是較能控制出血,並阻止痔瘡靜脈曲張惡化!同時治療過程中,疼痛或異物感相對低,甚至沒感覺,且不用住院!還可一次處理所有內痔,不用分次處理

 

當發現痔瘡症狀時,最重要的還是及早就醫。充分與醫生討論症狀,經醫師專業評估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避免痔瘡進一步的惡化,同時恢復生活品質!

 

原文出處:問8線上健康諮詢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台北報導 國際廠牌的AZ疫苗、莫德納疫苗,台灣都已經打到快見底、即將沒有庫存了,接下來只剩國產疫苗的高端疫苗將在8月下旬的第6輪上場開打撐場,但高端目前產量小,外界關切台灣向國外購買的疫苗何時還會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

閱讀詳情 »

台灣疫情緩降,新加坡衛生部宣布自8/7起,從台灣入境的旅客只需接受PCR檢測為陰性後即可自由活動,免再隔離14天。另外,新加坡7月下旬因陪酒女、漁工爆發群聚感染事件,每日確診人數平均破百例,新加坡政府也發布2級管制,社交聚會、餐飲內用皆有限制,管制將維持8/18。台灣疫情緩降,新加坡衛生部(Mini...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台北報導 全國防疫不降級、二級再延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6)日下午宣布,10日以後仍維持全國二級警戒到8月23日,不會進一步降級,因為「觀察時間還算短」,但陳時中同步宣布游泳池解禁,泳池可以開放,但必須採預約制...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王聿瀠 羅偉哲/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1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0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例死亡。儘管本土疫情看似趨緩,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也宣布10日以後不降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