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從今天開始〜在家也能進行“乳癌”的自我檢測方法♪

作者:4meee!(For me)

活躍於日本電視圈的人氣藝人,公開發佈自己正在與乳癌奮鬥中,所以在一般女性之間也對乳癌的議題,變得相當關注☆

檢測乳癌必須進行超聲波掃描(Ultrasound)或乳房X光造影檢查(Mammogram),不過由於檢測費用昴貴,加上日本政府只補助40幾歲以上的婦女,對年輕的女性讀者朋友來說,實際到醫療機構進行檢測,其實還是頗困難的一件事。

雖然這麼說,但是也有能在家自我檢測的方法,而且簡單外加可持續進行。
每個月在家持續進行1次自我檢測,就容易注意到自己身體上的異常變化,或許就能早期發現乳癌……。

這次要為大家介紹,在家自我檢測乳癌的方法♪
 
從今天開始〜在家也能進行“乳癌”的自我檢測方法♪

 

關於【乳癌自我檢測】應該要在什麼時候進行比較好?需要準備什麼東西?

從今天開始〜在家也能進行“乳癌”的自我檢測方法♪

www.buyma.com

乳癌自我檢測在家就可以輕鬆地進行♡

藉由了解自己乳房平時的狀況,如果發生異常變化時,就可以及早發現,建議婦女讀者朋友們每個月請持續進行一次自我檢測。

月經結束後的4~5天,是最適合進行自我檢測的時機◎

懷孕中或生產後恢復月經前、停經後或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朋友,事先決定好一個月裡的檢測時間點,就會比較好喔!

需準備可以仔細觀察乳房的鏡子(浴室或洗臉台、化妝台或全身鏡等較大面的鏡子)和1條浴巾◎
 

在鏡子前進行自我檢測的方法♪

首先,兩手放鬆呈現自然的姿勢,然後站到鏡子前面,檢查乳房的形狀。

①形狀或大小是否出現異變

②乳頭周圍是否呈現凹陷或僵硬狀態

③整個乳頭是否凹陷或潰爛

接著雙手向上擺出萬歲姿勢,進行上述步驟①〜③的檢測
 

檢查乳房“腫塊”的方法♪

從今天開始〜在家也能進行“乳癌”的自我檢測方法♪
 
進行完剛剛的檢測步驟後,臉朝上平躺著⋯⋯

此時將浴巾摺成枕頭大小的形狀,放到腰~肩胛骨的下面,胸部稍微向上弓起~

接下來,

①將左手放到頭下伸展腋下

②右手的指頭併攏向前伸

③從左胸的乳頭開始手指往正中央方向觸摸

④從乳頭開始手指往腋下方向觸摸

步驟①〜④結束後,左右對調,檢查兩邊的胸部。

用手指全面觸摸,千萬不要放過任何腫塊喔◎
 

檢查腋下和乳頭的方法♪

最後起身站起來,現在開始檢查腋下的淋巴腺~

①讓兩支手臂自然垂下

②右手的指頭併攏向前伸

③仔細觸摸左邊的腋下,檢查是否有腫塊

左右交換進行①〜③步驟。

接著檢查乳頭~

輕輕地捏左右乳頭,檢查是否出現帶有血液的分泌物◎(Point)

以上介紹就是進行乳癌自我檢測的所有步驟☆

剛開始或許覺得有點難,不過一旦習慣之後,全套檢查大約只需花5分鐘就可以結束。

只要有一點點感覺不對勁,【不要遲疑,馬上去醫院找專業醫師商量】◎

如果想看附有圖示的詳細說明,請點選以下的連結觀看。

乳癌.jp –乳癌情報網-(日文)

 
在家就可輕鬆並且持續進行的【乳癌自我檢測】☆
請試著養成每個月檢查1次的習慣,藉此讓自己對自己的身體產生興趣和更加了解,除了為自己更為了家人~♡
 
 
延伸閱讀】
 
 
 
 
本文出處;更多內容請上《4meee!(For me)》《4meee!(For me)》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今天台灣本土確診案例創下新低,指揮中心公布今共8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說,這是疫情爆發以來確診數首度到個位數,目前涵蓋率也突破20%,昨天更創下單日接種人數新高,共28萬人施打疫苗,陳時中更讚「這是台灣的一個里程碑」。陳時中表示,施打的疫苗覆蓋率,從本來非常低的...

閱讀詳情 »

台南市日前推出「AI智慧防疫系統」,當市場採購人潮超過安全流量或消費者未戴口罩時,系統就會自動啟動「大聲公廣播」示警。台南市交通局長王銘德今(17)日表示,已在台南火車站南站、新營客運總站及善化火車站前公車站完成建置, 7月底也會完成永康車站的裝設,用AI來進行防疫。王銘德表示,目前市區公車人流已經...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年3月22日接種第一劑AZ疫苗,因台灣疫苗供貨吃緊,故暫延第2劑施打時間,近日台灣疫苗充裕,他也完成了第2劑接種。陳時中今日下午在記者會中說明,自己施打情況良好,希望民眾有疫苗就快打,「有打有保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舉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媒體向陳...

閱讀詳情 »

台北市昨天新增14例後,今天確診數來到個位數「僅1例確診」。台北市地下街累計6人確診,市府啟動「北車地下街專案」,針對441名地下街人員進行疫苗接種。市長柯文哲今天下午3時30分將召開記者會,說明最新防疫作為。國內今日新增8例本土病例,分別是6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