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微創腹膜植管 腎友安全洗肚子

微創腹膜植管 腎友安全洗肚子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43歲陳女士,突發自體免疫腎炎,快速惡化且藥物治療無效,經安南醫院腎臟科林于翔醫師告知要進行透析治療,對於原本身體健康的她來說,無異是晴天霹靂。震驚過後,鼓起勇氣面對現狀,陳女士選擇了「腹膜透析」,並接受最新型的微創植管手術,不但疼痛少,傷口復元快,手術的隔天就返家休息,第三天就開始進行藥水置換。進行透析之後,噁心嘔吐的尿毒症狀減緩許多,生活品質也大大改善,還能幫忙家中生意,沒人知道她是透析患者。

透析治療維持正常生活

林于翔醫師表示,當腎臟功能下降至10%以下,水份和毒素便累積而出現尿少、水腫、電解質失衡、酸血症、噁心嘔吐等各式尿毒症狀。透析治療又稱腎臟替代療法,就是取代腎臟該執行功能,清除水份及毒素。儘管不論何種透析模式皆無法取代天然的腎臟,但至少能維持患者正常地生活。

血液透析影響生活作息

透析治療模式有「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常聽到的「洗腎」、「洗腰子」指的便是血液透析,每周3天至醫院或洗腎診所,打兩根針引血,讓洗腎機執行血液淨化,每次平均4小時。此療程嚴重影響原有生活作息,優點是生活無法自理的人也能執行。

腹膜透析時間自由彈性

俗稱「洗肚子」的「腹膜透析」,在肚臍側邊植入導管,每天執行4~5次換液,流出髒藥水並注入乾淨藥水。也可以早晚各操作一次,夜裡讓機器自動置換藥水,白天便不用煩惱換液的問題。療程中血壓穩定,保護殘餘腎功能,食物及水份攝取較無限制等,最大的好處便是時間自由具彈性,旅行和出國都不成問題。

腹膜透析最高透析效率不如血液透析,林于翔醫師指出,一般而言,執行腹膜透析5~10年後,可能需要轉換成血液透析。但腹膜透析療程較溫和,平均保存殘餘腎功能長達3年(血液透析平均保存殘餘腎功能僅一年),對原有的生活作息影響程度小,可視為前導療法,在保護殘餘腎功能和控制尿毒症狀之間,取得平衡。

微創腹膜植管既快又安全

林于翔醫師表示,植入腹膜透析導管的方式有很多種,安南醫院與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的黃致錕院長合作,使用最新技術替病人植管。在內視鏡及特殊器材的輔助之下,植管過程既快又安全,術後傷口恢復佳,植管位置理想且功能順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8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你也是頭痛一族嗎?研究報告指出,頭痛是現代上班族常見的困擾,卻也是長期被忽視的疾病,許多人只要一頭痛就擔心是不是患了腦瘤?長安醫院神經內科&神經整合治療中心主任林邵臻表示,頭痛的定義很廣泛,有些人一頭痛會突然單邊沒力氣,有人頭痛會先頭暈,這些都算是頭痛,只是伴隨不同症狀。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34歲的楊先生平時就愛喝手搖飲料及吃海鮮料理,日前和友人聚餐時更狂吃20隻蝦,沒想到吃飽準備離開時,突然感到雙腳一陣劇痛且無法站立,只得原地苦坐,直到店家打烊才勉強忍痛離開,隔天連忙到急診檢查,確診為痛風,經藥物治療並調整飲食4個月後,尿酸值總算恢復正常標準,讓他大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國健署發布2017年10大癌症,大腸癌連續12年佔據第1位,總共有16,408人新確診,相對前1年增加1,034人,但標準化死亡率略減;區分性別統計,男性癌症第1名同樣是大腸癌,但女性癌症第1位是乳癌,第2位才是大腸癌。國健署強調,大腸癌與乳癌發生率增加應該與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表示,因應國際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傳播趨勢,將持續推動醫療應變整備策略,完善醫療照護體系,確保若有疫情爆發時,有充足的醫療量能應變,守護我國人民健康。強化醫療照護體系 三大目標已達成一、減緩散播速度:避免短時間內感染個案暴增,衝擊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