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心因性猝死這些症狀是警訊 健檢加做這項目 避免成為壞「心」人

心因性猝死這些症狀是警訊 健檢加做這項目 避免成為壞「心」人

圖/TVBS提供

高以翔在中國浙江錄製競賽節目,跑步途中突然暈倒昏迷、心跳停止,經醫護人員趕到現場緊急搶救後,一度恢復心跳,但送醫後仍宣告不治,令人無限唏噓。當猝死一發生,急救程序愈早啟動愈好,要救回心臟驟停者,只有黃金4~6分鐘!而猝死跟心臟病史並不是百分之百的關連性,很多沒有任何疾病史的人,也可能因為過勞而猝死。TVBS《健康2.0》鄭凱云提醒,要預防過勞猝死,最重要的是有養生的觀念,不是想到才做,而是要保持習慣性、觀念性,以及溫和運動性,長期養成的習慣,並補充紅色護心食物,替心臟跟氣血循環打好基礎。

心因性猝死這些症狀是警訊 健檢加做這項目 避免成為壞「心」人

圖/TVBS提供

每年全台至少有2萬3千人因為心因性猝死喪命,近年更有年輕化的跡象,許多正值青壯年的男性因此喪失寶貴的生命。然後,許多青壯年發病前的身體狀況並無明顯異常,很多20、30歲的年輕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心臟有問題!中醫師吳明珠曾遇過一個年輕的上班族,為了還貸款,白天上班,晚上上夜校,下課後去KTV輪夜班,一天睡不到幾小時。這樣過勞的日子過了兩年,有一天路倒送醫,才現有二尖瓣脫垂跟三尖瓣脫垂的問題!家醫科醫師吳佳鴻表示,當有胸痛、心悸、急性腹痛、呼吸困難、劇烈頭痛、癱瘓或抽搐等症狀就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心因性猝死的前兆。預防心因性猝死,吳佳鴻也建議可於健檢時加做運動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若能提前發現病兆,透過藥物治療,可排除9成以上的發作機會。

高以翔猝死的原因,除了低溫、過勞及突然高強度的運動,加重心臟負荷,還可能與空汙有關,當運動時呼吸越深,空污對身體的影響越大。研究顯示,PM2.5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69%),遠高於呼吸系統疾病誘發的死亡率(28%)。而根據環保署資料PM2.5超過71,就不適合過敏者或是心臟病患運動,吳佳鴻表示,當天寧波PM2.5突破100,加上激烈運動大量換氣,或許是這樣讓心血管負荷不了。當心臟驟停發生,必須搶在4到6分鐘內進行搶救。每耽誤1分鐘,搶救成功率就下降10%。若心臟驟停者沒有生命反應,除了打電話給119,確認有無脈搏後,要馬上為患者輪流胸部按壓,並呼叫旁邊的人趕緊尋找AED,判斷是否適合透過施加電流,讓心跳恢復正常的心律,如果有即時CPR胸壓並用AED急救,存活下來的機會會高很多。

想用食補保養心臟,營養學博士吳映蓉建議:「平時可以多吃紅色的護心食材。」像是牛肉、番茄、辣椒、紅莧菜、紅鳳菜、蘋果(帶皮)、紅甜菜、甜菜根等,紅色食物含有豐富的植化素和微量元素,可以保護細胞、抗發炎,同樣可以增強心臟和氣血循環的功能。更多「心血管保健」的相關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六、日晚間7點《健康2.0》,節目中將有詳盡的示範和解說。

心因性猝死這些症狀是警訊 健檢加做這項目 避免成為壞「心」人

圖/TVBS提供

相關推薦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第六百位新生兒今天回院健兒門診。輔大醫院準備600個紅蛋,為這位新生兒慶祝滿月,傳遞喜悅和希望給來院的人和醫院同仁。 輔大醫院舉辦滿月活動結合新北市政府突破四百萬人口「新北友好市400+ 幸福新北安居樂業Friendly New Taipei, Always There 4 You」...

閱讀詳情 »

▲2017年成立的「台灣拒菸聯盟」表態支持衛福部禁止開放新興菸品。(照/董氏基金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興菸品放不放行?國內一直有癮君子要求「合法開放加熱式不燃燒菸品,納入健康菸捐」的聲音,但「開放成年人、禁止青少年」使用新興菸品政策可行嗎,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2011年...

閱讀詳情 »

周晉逸/職能治療師 許多患者常出現腳拇趾往第二趾靠攏,甚至有往第二趾疊上去的情形產生,拇趾外翻有區分成內在與外在的因素,許多患者常認為是因為鞋子沒穿對及沒選購合腳的鞋子所導致,其實這是以訛傳訛的謬誤,鞋子只是間接因素,諸如:像穿高跟鞋及窄楦頭的鞋子,這些只是加速變形的因子,並非主要成因,最直接的原因...

閱讀詳情 »

運動完,該喝水還是喝運動飲料呢?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表示,從事中高強度的運動而大量流汗,不僅會流失水分,同時也會流失電解質,適當喝些運動飲料可補充熱量與電解質,有助恢復體力;然而,若只是輕微運動、出汗量不大時,建議單純補充水分即可喔。  運動後一定要喝運動飲料幫助恢復體力嗎?那可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