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律不整不只關乎心臟 各器官血液循環也受影響

心律不整不只關乎心臟 各器官血液循環也受影響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多半人會認為心律不整只會影響到心臟,其實其他器官也會跟著受影響,因此若發現有心律不整的現象時,請不要輕忽。


(1)  腦部血液循環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江碩儒主治醫師說,根據臨床實驗的結果發現,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對腦部血液循環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腦部血液循環量減少25%以上時,會出現相對應的症狀。腦血管健康的正常人若發生短暫性腦缺血症狀可於短時間內忍受,但患有腦血管疾病,例如腦部動脈硬化或已有狹窄(即中風患者)則會因為腦血管流量降低而出現腦血管功能障礙的症狀,包括頭暈、無力、抽搐、暈厥、視力障礙、肢體麻木甚至癱瘓。另一方面,如果由於心房心室傳導阻滯或竇房節律點出問題了,會造成心搏過慢,常會導致腦部供血嚴重不足,出現無血壓、摸不到脈搏等症狀。

(2)  冠狀動脈血液循環
心臟本身的養分與氧氣來自於冠狀動脈供應的新鮮血液,對於維持心臟功能非常重要。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對於心臟的冠狀動脈循環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偶發性的早期收縮影響最小,心律過速的心室頻脈則會使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60%左右,及心臟收縮輸出量減少80%以上。

(3)  腎臟血液循環
發生心律不整時,腎臟血流量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減少。頻發性的早期收縮會使腎臟血流量降低10%左右;而嚴重的心律不整則會造成腎臟血流量減少60%。腎臟血流量減少會使患者出現尿蛋白、氮血症甚至腎衰竭。

(4)  腸系膜血液循環
江碩儒表示,當發生嚴重心律不整時,而造成心輸出量降低,腸系膜血管會發生收縮反應,屬於人體內自行調節的一種代償反應,目的是為了確保心臟、腦部、腎及肝臟等臟器的供血和灌注壓的平衡。房室性期外收縮對於腸系膜血液循環影響很小,而快速的發生上心室頻脈、心房顫動時,則會造成腸系膜血流量減少34%左右,引起腸系膜動脈痙攣、胃腸道缺血的症狀,患者會出現的臨床表現有腹脹、腹痛、腹瀉、胃腸道出血、潰瘍,嚴重的話甚至導致腸麻痹及腸壞死。

(5)  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的危險是不容忽視的,若不謹慎防範可能會有中風的可能性!隨著心房顫動的進展,心房組織的電位不穩定或肌肉組織的老化,心房顫動發作的頻率會由「陣發性」逐漸成為「持續性」,心跳則完全成為不規則節律。心房在失去有效收縮的情況下,心房中的血液會容易出現沉滯和小亂流的情形,體內凝血因子、心臟內膜及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將會變差,易在心房內形成血栓,隨血液運送流至全身,進到器官血管的血栓,就有機會使那部位的血管造成阻塞,如血栓阻塞腦部的血管,就會造成腦中風的現象;而阻塞了腳部的動脈血管時,就會造成缺氧性腳動脈阻塞。
心律不整的原因和症狀很多,也容易造成嚴重的併發症,積極治療是刻不容緩。

【延伸閱讀】

骨鬆學會 呼籲早期治療骨鬆、對抗骨折

老婦喘咳難入眠!看胸腔科無效 竟是神經內分泌腫瘤作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98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小五生的黃小弟,身高175公分、體重90公斤,平時喜愛打籃球,但球鞋不合腳,加上體重過重,導致兩腳拇指長期受到壓迫,引發甲溝發炎,只要稍微跑跳就腫痛,症狀持續半年之久。收治個案的開業診所皮膚科主任徐嘉琪指出,該患者經常打球,常需急跑、急停,由於體重過重,又穿著過於窄小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舌部血管瘤的緬甸五歲華裔女童濮雙婷,隨著年齡增加,舌頭也跟著長大,整個舌頭已長成為正常體積的三倍大,比成人的舌頭還巨大。這樣的病況不只影響到日常生活,連睡覺時都會不自主地伸出長滿血管瘤的舌頭,不僅如此,巨大的舌頭影響濮雙婷的外觀、飲食與說話能力,因時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不少愛美人士在夏日都飽受水腫困擾,到底為什麼會水腫呢?正常人的皮膚,水水嫩嫩有彈性,用手指壓住會凹陷,將手指放開,便會自然恢復原貌。但如果水腫嚴重者,用手壓按後再放開卻不會立即恢復,而會有凹陷的現象,身形看起來也比一般人臃腫。中醫是否能改善水腫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區林森...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 今日頭條) 很多媽媽正在備孕二胎,但是頭胎是剖腹產的媽媽可要小心哦,如果你是瘢痕體質,懷二胎有子宮被撐破的危險哦,這絕不是聳人聽聞,山東青島的一位孕婦就因為瘢痕體質,在二胎懷孕8個月時子宮破裂痛失寶寶,自己也險丟命,而她懷二胎的時間距離頭胎有四年。 醫生說,剖宮產後最好二至三年再懷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