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悸、胃痛竟是自律神經失調 這7種人最容易有

心悸 胃痛竟是自律神經失調 這7種人最容易有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58歲的朱媽媽,女兒因為在香港工作無法回台,加上疫情愈來愈嚴重,一直擔心女兒會不會感染新冠肺炎,焦慮到睡不好,產生心悸、胸悶、胃痛等症狀,至心臟科、腸胃科就診,照超音波檢查都沒問題,卻一直沒有改善。最後在醫師建議下至身心科就診,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黃長治表示,這其實是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症狀,服藥一個月後症狀已改善許多,也可安然入睡。

焦慮時刺激交感神經 過度亢奮影響生理

其實自律神經失調在身心科稱為焦慮症,黃長治醫師指出,在更早以前焦慮症是精神官能症的一種,不過容易使患者被貼上標籤,便改稱為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是無法被意識自主控制的,例如心跳、出汗、腸胃蠕動等。人感到焦慮時,會讓腦部的杏仁核活化,進而刺激交感神經亢奮,副交感神經低下,一旦失控時,便會過度刺激,產生許多生理症狀。

腦中血清素分泌不足 造成自律神經失調

焦慮不僅是緊張,還包含不安全感、恐懼、恐慌。黃長治醫師說明,已有研究證實,腦中血清素分泌不足,遇到事情便容易產生過度的焦慮、壓力。如果是時間短且強度高的焦慮,會引起恐慌症;如果是長期且慢性的焦慮,則會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像是心悸、胸悶、胃痛、噁心想吐、肩頸酸痛(頭痛、背痛)、 便秘或拉肚子(大腸激躁)、手抖、眼皮跳動等。

7種人要注意 長期未改善恐致憂鬱症

有7種類型的人為高危險群:(1)個性內向(2)個性急躁(3)完美主義者(4)個性固執(5)責任感重(6)得失心重(7)自信心不足者,都容易對未來的事情感到憂愁。黃長治醫師提到,其實焦慮與壓力是一體兩面的,有適當的焦慮與壓力才能使人成長、更有動力,並非全然不好,只是長時間無法改善的話,便會越來越憂愁,甚至可能演變至憂鬱症。

用藥改善 放慢腳步生活

通常罹患自律神經失調的人都做過很多的努力在改善生活,運動、參加活動、放輕鬆,但有時候還是沒辦法改善,這時候可以考慮尋求醫療的幫助,藉由藥物增加腦中血清素幫助可有效的改善焦慮症狀;但是吃藥之餘還是要養成運動的習慣,黃長治醫師表示,比較建議的運動是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腳踏車都可以提升體力,進而提升抗壓力。生活中可以盡量試著放慢腳步,刻意的走路慢一點、吃飯慢一點、講話速度不要太快。他提醒焦慮當下不要喝有咖啡因的飲料,像咖啡、茶、可樂等,可以喝熱牛奶、熱花茶,或使用精油,有助於焦慮的改善。

【延伸閱讀】

年輕媽媽罹患淋巴癌多種化療無效 標靶藥物給付救一命

突破腎細胞癌治療困境! 免疫療法搭標靶成效佳,成國際治療趨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7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俗話說:「中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真的如此嗎?開業中醫師吳明珠表示,雖然服用西藥或中藥,都有治療疾病的功效,不過中藥確實能夠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有助強化身體機能。古人將中藥分為上品、中品及下品,總共3品,各有適合服用的時機。 上品藥材 可補氣、通血 吳明珠中醫師說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七夕情人節後,有很多人開始後悔了!因為沒有做好避孕措施,以致擔心會不會因此而懷孕。對於想要去藥局自行購買事後避孕丸的女孩們;婦產科醫師則是提醒,最好先就醫檢查確認,再來看應該如何處理,才是正確且安全的做法。 害怕懷孕是恐懼多於危險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張帆表示,很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感冒時,你也習慣吃烤橘子舒緩症狀嗎?但要小心,目前研究上仍未證實,尤其若屬於涼症,這時再吃熱橘子,恐造成反效果;中醫師羅明宇指出,雖然烤橘子有清熱化痰的效果,但若以為咳嗽吃熱橘子,不需就醫就能逐漸痊癒,恐怕還是得依照患者體質而異。 橘子加熱變溫熱性 發揮祛寒效果 橘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年近50的菜販徐先生,因長期抽菸、將檳榔當零食嚼,牙齒蠟黃、口氣不佳,口腔內也出現麻木、疼痛感,聲音沙啞、吞嚥不易等症狀,原本以為只是口腔常嚼檳榔造成的口腔疲勞,就醫後證實已罹患口腔癌。 口腔癌死亡率第5 每年人數增2倍 惡性腫瘤已連續蟬聯33年的10大死因,根據衛生署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