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肌梗塞不會放暑假 小心夏天心臟病

心肌梗塞不會放暑假 小心夏天心臟病

炎炎夏天就快要到了,當你有暈眩、昏倒等中暑症狀時,別輕忽以為是中暑,小心心肌梗塞找上門,根據英國研究發現,溫度每上升一度,心肌梗塞機率上升1.9%,溫度高、流汗多、情緒躁熱都是致命關鍵,不只冬天,夏天更要好好保護心臟,注意因為溫度所引發的心臟血管疾病。

黃淑惠營養師舉例說,7、8月的溫度都30多度,她的父親一早去運動,曾在國父紀念館暈倒過兩次,在公園打太極拳一個多小時,雖然不是太激烈的運動,但沒有補充水分,運動完後血液循環快,血量就會變少變濃稠,尤其老人血管打不到腦部,就會很容易暈倒,引發夾心症或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不會放暑假 小心夏天心臟病

心臟內科醫師林承箕表示,研究發現氣溫超過33度時,新陳代謝會明顯加快,對於血液循環系統影響很大,因當外在環境溫度變高,體溫也會跟著升高,皮下血管擴張,使得皮膚血流量比平時增加數倍,回到心臟的血流量也顯著增多,心跳會加快,此時心臟必須打出更多血液,以充填擴張的血管,因此會增加心臟負擔。

而夏天天氣熱,大家常有中暑症狀,千萬不要輕忽,小心其實是心肌梗塞,曾有位男子在戶外工地施工,疑似因為正中午氣溫酷熱,突然感覺呼吸困難、身體直冒冷汗,原以為是單純中暑,但是併發劇烈胸痛,經送醫急救進行心電圖檢查發現是心肌梗塞;還有一位倉儲,夏天在密不透風鐵皮屋工作,以為頭暈中暑,沒想到也是心肌梗塞。 

林承箕醫師表示,心臟血管疾病患者、抽菸、高壓工作或家族病史者,夏天容易出現心肌梗塞,某些患者平常可能有心絞痛,但因冒冷汗、流大汗、虛弱不適等症狀與中暑或熱衰竭相似,容易被忽略未就醫,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因此若發現休息或喝水後症狀仍未緩解,就要懷疑可能是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不會放暑假 小心夏天心臟病

另外,夏天一到,大家在室內都開冷氣,如果從室外溫度35、36度,突然進到冷氣房大約25、26度,也對心臟傷害很大,林承箕醫師建議,室內外溫差大,容易引起頭暈或造成心臟負荷,建議出入冷氣房前先在陰涼處做緩衝,在冷氣房內也可披件外套。

如何避免夏天心臟病找上門,醫師專家建議可以多喝水,補充身體水份外,節目中還將分享「養心功法」大公開,教你吃什麼、怎麼吃,以及如何運動養身。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六、日晚間9點《健康2.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8歲的林小姐沒有抽菸習慣,也相當厭惡二手菸,但因有肺癌家族史,三年前覺得胸口不適到醫院求診,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左下肺部出現0.8公分的結節,開刀證實為肺腺癌第一期,於是開始接受治療,持續追蹤3年至今,林小姐都沒有復發並控制良好。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腸病毒高峰未過 台南疫情持平得注意腸病毒疫情持續拉警報,根據疾管署資料統計,全國疫情連續5週呈現小幅度上升,第36週(9月3日至9月9日),全國門、急診就診人次15,340人次;台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目前台南腸病毒疫情持續穩定中,第36週門、急診腸病毒就診人次共計73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承接過去服務經驗 大林慈濟成立失智服務據點為配合衛福部推動長照2.0政策,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投入更多能量參與長照服務,成立一級單位長照服務中心,連結過去三年承接衛福部樂智據點服務經驗,持續設置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包括大林鎮、溪口鄉、梅山鄉等五個鄉鎮,共設置七個服務據點;大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新竹縣一名45歲的張女士(照片為示意圖,非本人),4年前,洗澡時摸到乳房有小硬塊,沒想到硬塊越長越大,趕緊就醫檢查,竟發現是乳癌第3期;治療期間,一共接受1次手術、8次化療、25次電療及18次標靶治療,雖然很擔心治療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掉髮,但因為親友的關懷與與醫療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