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肌梗塞保命口訣 醫籲牢記「心痛喘、冒冷汗,卡緊叫救護車!」

心肌梗塞保命口訣 醫籲牢記「心痛喘 冒冷汗,卡緊叫救護車!」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疑似心肌梗塞,心痛喘、冒冷汗,快叫救護車救命!中華民國心臟學會24日發布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STEMI)治療指引,強調救護車系統應及早介入,在車上立即心電圖診斷,並給予雙重抗血小板藥物,到院時緊急心導管手術。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呼籲,胸痛、胸悶或上腹痛,並合併呼吸困難、冒冷汗,懷疑急性心肌梗塞,不要自行開車、搭計程車,應緊急打119送醫。

最新STEMI心肌梗塞指引 強調救護車即時診斷、治療

為提升急性心肌梗塞存活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相隔8年更新STEMI治療指引,以台灣臨床的經驗,強調急性胸痛,懷疑心肌梗塞時,應及早透過救護車就醫。黃瑞仁表示,心肌梗塞是醫院醫療品質指標,學會調查40家重度責任急救醫院發現,在新冠肺炎期間,病人從到院接受緊急心導管手術治療所需的時間,與去年同期幾乎相同,「顯示台灣心臟照護品質不受疫情影響,依然優質。」

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 延後30分鐘治療,死亡率增7.5%

急性心肌梗塞是因為冠狀動脈因血栓阻塞,心臟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與營養,引起心臟肌肉壞死,容易併發心律不整及心臟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新指引撰寫委員會主席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李貽恒教授解釋,冠狀動脈完全被阻塞時,心電圖中ST段會對應呈現上升訊號,因此該類心臟病稱為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STEMI)。

李貽恒提到,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應緊急心導管手術,包括氣球擴張及血管支架置放來打通血管,且手術時間越快越好,「研究顯示,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病患每延遲30分鐘治療,一年後的死亡率將上升7.5%。」

對此李貽恒說,如果能在到院前的救護車上,就用心電圖早期診斷STEMI;提前給予雙重抗血小板藥物,同時通知醫院的心導管團隊,於到院時立刻進行緊急心導管手術,將有助於縮短治療所需的時間,早期打通血管,降低死亡率。

領先全球!救護車上心電圖、雙抗治療 到院後醫師立即通血管

新指引撰寫委員會委員高雄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醫師,分享高雄榮總多年前推動及協助高雄市政府訓練消防緊急救護系統,具備操作12導程心電圖的能力以及建置早期心電圖通報系統,透過到院前救護車線上心電圖診斷,及到院前救護車線上指導雙抗血小板用藥,在鬼門關口救回了許多寶貴的生命。目前這項計畫正在全國18縣市消防局推動。

黃偉春分享,曾有患者忍著心痛胸悶騎機車至醫院就診,人雖到了卻倒在急診室門口,幸而醫療團隊合作無間才將患者搶救回來。他強調,心肌梗塞患者有三成會在就醫途中死亡,可能是多數民眾自覺不適,採取自行就醫,反倒在過程中延誤了救命黃金時間。

對此中華民國心臟學會提出心肌梗塞保命口訣:「心痛喘、冒冷汗,卡緊叫救護車!」,黃瑞仁呼籲,胸痛、胸悶或上腹痛,並合併呼吸困難、冒冷汗,懷疑急性心肌梗塞,不要自行開車、搭計程車,應緊急打119送醫。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威明專訪】台灣骨科共好,拚國際影響力

近40萬人得B肝不自知 全民回肝推免費病毒量篩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91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陳社工服務於青少年純潔協會位在萬華的據點,平時從事弱勢青少課後照顧,及其弱勢家庭的資源協助,承接著弱勢家庭課後照顧的責任。透過陳社工的視角,看見警戒後的萬華,弱勢孩童與家庭及社福團體的兩難處境。    做什麼事情 都要先聲明:來自萬華「現在做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研究論文顯示,每5名確診者中,就有1人無症狀患者。不過,常見的輕症表現,如輕微發燒、咳嗽、疼痛,又與感冒流感相似,確實很難自我察覺,唯有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才能有效自保。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發布新冠肺炎1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疫情升溫掀起疫苗搶打潮,首批到貨的AZ疫苗中,亞東醫院表示,鼓勵員工施打外,更開放65歲以上長者與鄰近地區基層醫護人員施打,總打數突破1萬1千劑。施打過第一劑甚至是第二劑的醫護人員,更檢驗出100%的抗體陽性率,讓這場戰役露出一線曙光。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告,最新一...

閱讀詳情 »

2021.05.28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5月28日為止,已經有78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