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冠肺炎和流感怎麼分? 專家:輕症隔離時要注意這些

新冠肺炎和流感怎麼分? 專家:輕症隔離時要注意這些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研究論文顯示,每5名確診者中,就有1人無症狀患者。不過,常見的輕症表現,如輕微發燒、咳嗽、疼痛,又與感冒流感相似,確實很難自我察覺,唯有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才能有效自保。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發布新冠肺炎10大症狀,包括,發燒、肌肉痠痛、疲勞全身無力、咳嗽、噁心、腹痛腹瀉、鼻塞流鼻水、嗅味覺異、常頭痛、呼吸困難等。不過,這10大個症狀並不典型,跟流感、感冒相似,單靠症狀難以自我研判,專家提出兩個較明顯差異點。


1.潛伏期比較長:新冠肺炎潛伏期比較長,約可達到2周,且病程拖到幾周,甚至一兩個月。流感潛伏期較短,約1至4天,病程在1周內結束。


2.下呼吸道症狀:新冠肺常有氣管、支氣管及肺部等下呼吸道症狀,例如,胸悶胸痛、咳嗽時胸骨後方疼痛、走路會喘、講話會喘,身體莫名燥熱,或特別容易覺得冷。


另外,國外最新1項近3,500名患者研究統計則發現,感染變種病毒株的患者較少出現嗅覺、味覺異常,僅佔15%,多數仍以咳嗽(35%)、肌肉痠痛(25%)為主。


近半個多月來,國內確診者激增,平均每天新增三四百人,雙北醫療院所已經不堪負荷,指揮中心要求輕症、無症狀患者至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是留在家裡隔離。


新冠輕症者應注重營養補充 更應補足水分避免脫水


輕症患者在家隔離,除了好好休息,更應補適時補充營養及水分,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指出,只要均衡攝取6大類飲食,多多攝取蛋白質,作息正常,就能提升免疫力。


由於新冠肺炎患者因發燒、咳嗽、呼吸急促,以致身體疲累及食慾降低,原因在於發燒時,加速身體代謝率,提高營養素及熱量需求,此時,體內液體流失,也容易導致脫水。


因此劉怡里建議,輕症患者即使沒有明顯口渴或飢餓感,仍應該持續進食及補充水分,攝取足夠熱量及蛋白質,才有足夠的免疫力對抗病毒。


一般來說,蛋白質可分為植物性、動物性,建議多多食用豆腐、豆乾、豆漿等豆類製品,以及魚肉等優質蛋白質,只要能夠攝取足夠蛋白質,就有助於修復細胞組織,並避免肌肉流失。


如果食慾不佳,可以少量多餐,每天6餐,搭配營養補充品。為了避免脫水,每小時都要補充水分,以60公斤成人來說,每天需至少補充2,400至2,700c.c.的水分。


更多NOW健康報導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太凶猛 治療超前部署延長存活期
▸乾癬治療最怕自行停藥 中醫教你這樣做穩住病情防破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一般來說,因應寒流來襲,民眾家裡不僅會使用暖氣,就連洗澡水也要開到最熱,這樣一來,肌膚的水分都被環境吸收,洗澡用太熱的水、洗完以後再搭配使用暖氣,皮膚越來越乾,沐浴後仍存在肌膚保水不足造成的乾癢、敏感問題。冬日「妹妹」保養怎麼做,婦產專科醫師不藏私大公開! 不要使用太燙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在奇美醫學中心藥局的六號領藥窗口前有著一個大看板,看板上是一個大蜂巢的圖案,有好多五顏六色的格子在上面,當你摸摸那些牌子時,會發現其實是可以打開的!每打開一個牌子都有一個用藥相關的問題,可以讓小朋友邊玩邊學習。 改變醫院冰冷的印象 奇美醫學中心藥劑部藥師吳麗玲表示,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26歲的吳先生,從小手腳關節有黃色脂肪瘤,一直不以為意,直到爸媽都確診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家族進一步做了基因檢測後,發現一家12口罹患罕病。醫師推估,國內約有5萬名患者,較一般民眾得到早發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20倍以上,最嚴重就是心肌梗塞;但目前僅400多人確診。...

閱讀詳情 »

2017年的第一天,你是在家做飯,和家人一起享用新年第一餐嗎? 絕大多數女性在家做飯時都有自己的一些習慣,下面兩個會威脅生殖健康的做飯壞習慣,你有嗎?   壞習慣一:油冒煙時才下鍋 油鍋冒煙時,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把菜下鍋不僅會破壞菜中的營養成分,而且 會產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