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腎病患要注意! 胃藥切勿長期服用

心腎病患要注意! 胃藥切勿長期服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連日來鬧得沸沸揚揚的黑心藥散摻入工業用碳酸鎂引起民眾恐慌,連知名藥廠都出包!到底台灣人有多愛吃胃散?為什麼要吃胃散?胃散有什麼作用呢?讓馬偕醫院正確用藥教育資源中心的張雅惠藥師來告訴你。

張雅惠藥師說,胃散就是胃藥的一種劑型,就像胃錠、胃乳一樣,多是用以中和胃酸之用。我們常聽見的胃藥,其實就是制酸劑,一般而言,若是因胃酸分泌過多所引起的腸胃不適來使用制酸劑,較為恰當;但倘若胃部不適並非由胃酸分泌增加所引起,則使用胃藥,其實藥效有限。

為什麼許多人常會在服藥後再吃胃藥呢?張雅惠藥師說,其實服用藥品引起的腸胃不適機率非常小,多在停藥之後就可緩解,但如解熱鎮痛劑、阿斯匹靈、鐵劑或部份抗生素等,有些人在服用後上述藥品後,的確會產生腸胃不舒服,藥師建議,上述的藥品可在飯後服用,自然減少腸胃不適,可降低服用胃藥的機會。

張雅惠藥師說,原則上若能不服用制酸劑,就應盡量避免。因制酸劑通常不是單一成份而是多種成分的複方,如碳酸氫鈉或鎂或鋁等成份。為何要加入碳酸氫鈉呢?藥師進一步說明,因碳酸氫鈉可快速中和胃酸,立即減緩不適,但副作用是會在腸胃中產生二氧化碳,反而容易造成脹氣;倘若制酸劑中的「鈉」含量較多時,對心臟與腎臟病患,若長期使用會造成腎臟負擔,導致腎功能變差;含「鋁」的制酸劑,可能會造成便秘;而含「鎂」的制酸劑會引起腹瀉,因此不建議長期服用。

張雅惠藥師叮嚀,若是長期服用制酸劑,胃內酸鹼值持續升高,會使胃酸變少,胃酸是體內殺死細菌的第一道防線,反而造成胃腸細菌過度生長。因此建議平時就要做好腸胃道保健。倘真有腸胃道不舒服,又不方便就醫時,可先至合法藥局購買指示用藥,若是三天後仍未緩解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686

相關推薦

撰文/羽穗、攝影/雪球 「一天一蘋果,疾病遠離我!」相信,大家對這句口號一點都不陌生,蘋果在每個人的心中,正是扮演著健康又養生的角色。 時序進入初秋,恰逢蘋果盛產之季,除了直接食用之外,蘋果也是個很好入菜的食材。臺中慈濟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洪宜慈說明,蘋果富含維生素C,其植化素具有抗氧化功能,亦含有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南投一名22歲林姓女子近期嚴重心悸、雙手不自覺的發抖,雖然吃的食物沒有減少,但體重卻在2個月內掉了8公斤,還開始出現失眠症狀。就醫後發現明顯甲狀腺血流增加,確診罹患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亢進常發生在20至40歲南投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莊宗儒表示,甲狀腺亢進是困擾青壯人口的文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疾管署公布今年首例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病例,為南部7歲女童,因發燒及手腳出現水泡疹等症狀而就醫,醫師診斷為手足口症,隨後因出現夜間抽搐及意識改變等重症前兆病徵,經及時就醫治療,已康復出院。該署提醒,現處腸病毒流行期,家長及照顧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及防護措施,並留意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隨著社會型態變遷,世代差異性日增,世代間關係的良窳,對家庭、社會具有重大的影響。臺北市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為增進世代交流對話的機會,特別規劃「種籽手作代間營」系列活動,藉由萬華在地生態走讀結合健康議題,讓老、青、少、兒世代,溫馨、知性互動,更能體會艋舺文史與社區演變軌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