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腎病患要注意! 胃藥切勿長期服用

心腎病患要注意! 胃藥切勿長期服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連日來鬧得沸沸揚揚的黑心藥散摻入工業用碳酸鎂引起民眾恐慌,連知名藥廠都出包!到底台灣人有多愛吃胃散?為什麼要吃胃散?胃散有什麼作用呢?讓馬偕醫院正確用藥教育資源中心的張雅惠藥師來告訴你。

張雅惠藥師說,胃散就是胃藥的一種劑型,就像胃錠、胃乳一樣,多是用以中和胃酸之用。我們常聽見的胃藥,其實就是制酸劑,一般而言,若是因胃酸分泌過多所引起的腸胃不適來使用制酸劑,較為恰當;但倘若胃部不適並非由胃酸分泌增加所引起,則使用胃藥,其實藥效有限。

為什麼許多人常會在服藥後再吃胃藥呢?張雅惠藥師說,其實服用藥品引起的腸胃不適機率非常小,多在停藥之後就可緩解,但如解熱鎮痛劑、阿斯匹靈、鐵劑或部份抗生素等,有些人在服用後上述藥品後,的確會產生腸胃不舒服,藥師建議,上述的藥品可在飯後服用,自然減少腸胃不適,可降低服用胃藥的機會。

張雅惠藥師說,原則上若能不服用制酸劑,就應盡量避免。因制酸劑通常不是單一成份而是多種成分的複方,如碳酸氫鈉或鎂或鋁等成份。為何要加入碳酸氫鈉呢?藥師進一步說明,因碳酸氫鈉可快速中和胃酸,立即減緩不適,但副作用是會在腸胃中產生二氧化碳,反而容易造成脹氣;倘若制酸劑中的「鈉」含量較多時,對心臟與腎臟病患,若長期使用會造成腎臟負擔,導致腎功能變差;含「鋁」的制酸劑,可能會造成便秘;而含「鎂」的制酸劑會引起腹瀉,因此不建議長期服用。

張雅惠藥師叮嚀,若是長期服用制酸劑,胃內酸鹼值持續升高,會使胃酸變少,胃酸是體內殺死細菌的第一道防線,反而造成胃腸細菌過度生長。因此建議平時就要做好腸胃道保健。倘真有腸胃道不舒服,又不方便就醫時,可先至合法藥局購買指示用藥,若是三天後仍未緩解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68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太太和小孩因為車禍受傷,被送到某家醫院急診,檢傷護理師先安排小孩接受治療,許太太的先生趕到急診時,因為不滿護理師只讓許太太坐在輪椅上且未馬上處理傷口,開始大聲叫囂,口出惡言辱罵護理師,並怒摔電腦螢幕。現場護理師立刻啟動院內求救通報,駐衛警察到場後發現局面可能有擴大趨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治療難治型憂鬱症出現曙光!國內最新研究發現,難治型憂鬱症接受注射極低劑量K他命治療,40分鐘後憂鬱情緒明顯改善,且效果可持續14天之久,近6成患者自殺意念降低。此研究為亞洲首例,成果已登上《神經藥理學雜誌》。榮陽團隊憂鬱症研究 歷時3年台北榮民總醫院與陽明大學研究團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口腔不健康「病從口入」時,可能會影響到全身的健康,如牙周病會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也會增加中風、吸入性肺炎的風險。基於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從「齒」開始做好臥床者的口腔照護,讓病友有一口好牙,吃好睡好且避免病從口入,就能增進臥床者的生活品質。因此,繼民國105年臺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不少醫學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糖尿病等心腎糖族群若多注意飲食、蛋白質攝取,有助保護腎臟,避免提早洗腎。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在「心腎糖(CKD)醫學營養論壇」中指出,對於一般糖尿病而腎功能正常的病友,會建議蛋白質攝取量控制在每日總熱量16%-18%,一旦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