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臟不適找不出原因? 最新心臟監測器精準揪潛在疾病

心臟不適找不出原因? 最新心臟監測器精準揪潛在疾病

【健康醫療網/圖文記者林渝樺、影音記者田柏升報導】心臟蹦蹦跳不舒服 檢查找不到原因  

你最近感到心悸、心臟不適嗎?近來坊間有許多行動裝置具有監控心律功能,去年底,食藥署核定Apple Watch心電圖功能(ECG)為二級醫材,感覺到心律不適時,按壓手錶30秒就能及時記錄心電圖,這樣的監測功能很便利,但醫師表示,監控結果並不能當作心律不整的確診依據。

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 心血管中心主任林廷澤醫師表示,Apple Watch是一種主動型的裝置,必須要在患者有症狀或清醒時主動監測心律,若是心房顫動在晚上睡覺發作,根本監測不到。

診斷相對不容易 錯失檢測機會

林廷澤醫師表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許多患者疾病初期表現為「陣發性心房顫動」,時有時無,持續時間不超過7天,典型症狀包括心悸、頭暈、呼吸氣喘、心臟衰竭,診斷相對不容易。因為常在晚上睡覺時發作,或是發作時沒有症狀,只是經常睡不好、晚上常醒過來卻不知道原因,這些伴隨的症狀令患者相當困擾,同時增加五倍以上中風、三倍以上心臟衰竭和兩倍以上死亡的機會。

穿戴式智慧手錶 無法連續監測

完整的心律紀錄需要長時間監測,短時間的監測可能無法偵測到完整的心律情況,恐怕造成檢查上的漏洞,而主動式的Apple Watch心電圖監測功能雖然能協助用戶辨識心房顫動(AFib)徵兆,卻無法偵測到無感的心律不整,尤其心肌梗塞所引發的猝死性心室顫動,更是猝不及防。

林廷澤醫師提到,Apple Watch雖具有篩檢的功能,卻不能作為醫師的確診依據,若做心電圖疑似有心房顫動,還是要前往醫院做進一步確診。

注射型心臟監測 完整記錄心律

最先進的注射型心臟監測器有望成為很多人的救命儀器,可以在睡眠、無意識、無症狀心律不整發作時被動式紀錄,搭配藍牙與手機功能,醫師就能及時監控患者的心律異常。

林廷澤醫師說,注射型心臟監測器是一個長方形裝置,體積僅有2c.c.,透過植入皮膚底下偵測我們的心電圖,其獲得的單導極心電圖就可以做到診斷的效果。研究統計,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三六五天,連續監測三年,大約有30%的心房顫動患者就能被診斷出來。

三種高危族群 可以考慮植入

林廷澤醫師提到,老年人、莫名原因暈倒、不明原因中風患者都是心房顫動高危險族群,若是進行一般短時間心律監測時,仍無法成功揪出心律問題,建議可以考慮被動式的心律監測方式。

【延伸閱讀】

心房顫動會誘發缺血性腦中風? 專科醫解謎

發生心房顫動當心中風跟著來 醫:勿輕忽心律矯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6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醫學證實:體溫下降一度,免疫力會降低三成 ◎身體不舒服卻找不到原因,多數與「自律神經」有關 現在正常體溫低於三十六度的「低體溫」族群愈來愈多,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女性。不過,這不表示年輕人與男性沒有低體溫的問題。因忙碌導致運動量不足,再加上生活環境、飲食習慣及壓力等,現代生活充斥著讓人陷入低體溫危機...

閱讀詳情 »

★五十歲開始,睡眠能力會急速老化! 我們的「睡眠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衰退,換言之,「睡眠能力」也和身體一樣會老化。 人類十多歲時是睡眠能力的巔峰期,之後便逐漸走下坡,到了五十歲則會大幅下滑。 各位是否知道睡眠有一定的規律?我們睡著之後會先進入「淺眠期」,接著慢慢轉移到「深層睡眠」。睡眠的深度有四...

閱讀詳情 »

文:郭懿慧;圖:三立電視 由張鳳書主持多年的《美食鳳味》轉型,由她繼續主持的新節目《大嫂研究所》今(25日)舉辦記者會,來賓蔡昌憲、料理大師程安琪也一同出席,製作單位表示節目內容大升級,生活知識再升級、料理技巧再升級。 除了知識之外,張鳳書表示,還有更多知名料理人、名廚、做個聰明女性隨時供應生活質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日本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日前透過臉書與官網,公布自身罹癌消息,在確診直腸癌後一度情緒消沉,目前已經完成手術,切除腫瘤,正在接受治療,此後的日子將會「與癌共生」,持續音樂創作。 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7年大腸癌連續13年位居10大癌症之首,嚴重危及國人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