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心臟衰竭更要「動」起來! 心肺復健規律運動能降死亡率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動就喘,要怎麼做運動?我都心臟衰竭了,運動會不會有危險?如果你曾因為心臟衰竭在鬼門關前走過一遭,類似的誤解得快拋開,醫師就強調,除了定期追蹤及吃藥控制之外,進行心肺復健也是心臟衰竭病人治療中重要的一環。

今年69歲的張先生,身體狀況一向很好,退休後更有了自己的開心農場,天天下田照顧果園,但今年2月時突然一陣胸悶冒冷汗,送醫發現主動脈剝離,出院後活動卻越來越容易喘,雙腳也越來越腫,確診為心臟衰竭,住院接受心導管治療隔天,復健部主治醫師就到床邊評估,建議開始進行心肺復健運動。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龔聖淳表示,目前醫學上並無治癒心臟衰竭的特效藥,如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心臟衰竭病人也需長期接受藥物及飲食控制,且除了定期回診追蹤、用藥控制之外,研究顯示,規律運動後更能提升氧氣在體內的利用率,進而減少日常活動對心臟的負擔。

心肺運動有什麼好處?龔聖淳指出,不但能降低這類病人的死亡率與住院率,更能一舉提升心肺功能與生活品質,且血壓、血糖、血脂一併控制。

但如何進行有效且安全的運動,全得仰賴復健科醫師的專業評估,進一步開立個人化的運動處方,依每個人的不同狀況一一做調整。

龔聖淳說,心肺復健其實在住院期間,甚至在加護病房內,只要經復健科醫師評估後就可以開始。一般分3階段,急性住院期,可由物理治療師教導緩和、漸進式運動,從床上運動開始,逐步進展為坐、站,再至行走甚至爬樓梯,避免病人因臥床太久而肌力萎縮或併發肺炎。

第二階段則是亞急性門診復健加居家活動期,依個人狀況從低強度運動漸增為中強度,目標在於順利讓病人回歸職場、勝任多數日常生活活動、甚至休閒娛樂,同時培養運動習慣。最後的居家維持期,重要則在於繼續維持體能,並養成每周運動至少3次的良好習慣。

龔聖淳強調,心肺復健已被證實為一種非藥物、非侵入性的治療,不僅有效改善心肺功能,更能降低心臟衰竭病人的憂鬱、焦慮,可說是同時提升生理及心理狀態的特效藥。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冰雪奇緣真人版? 她罹這病一遇氣溫驟降「四肢僵硬冰冷」如急凍

婦人暴瘦20公斤貧血 驚見「胃長大小4顆息肉全變癌」急切胃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甲狀腺除了亢進以外,也可能有低落的問題,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症狀與亢進不同,今天Mary就要介紹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的症狀~ 皮膚乾粗、臉色蠟黃、聲音低沉、便祕、全身浮腫及體重增加。 怕冷、無力、嗜睡、活動力與反應變慢。   圖文創作:健談 參考資料:臺大醫院   延伸閱讀: 【如何改善...

閱讀詳情 »

肺腺癌,是發生率最高的一種肺癌,因為難以察覺,發現時往往已經是第三期以後,難以治療,今天Mary就要跟大家介紹,什麼是肺腺癌~     肺腺癌,是肺癌內最常見的一種,男女罹患比例約為1:6.1。  肺腺癌第三期後,五年存活率不到10%,但有85%的人是在第三期後才發現罹...

閱讀詳情 »

小兒麻痺雖然大多數的患者症狀都不明顯,但其實他是有許多症狀的,今天Mary就要帶大家認識小兒麻痺的症狀~     大多數患者症狀不明顯,約4-8%的患者出現發燒、頭痛、倦怠、噁心、嘔吐。   約1-2%的患者會出現無菌性腦膜炎。無菌性腦膜炎又稱病毒性腦膜炎,因為以前設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