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血管疾病免驚! 新型微創手術助90歲翁重生

心血管疾病免驚! 新型微創手術助90歲翁重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九十五歲的老翁,因腹部異常腫大就醫,經檢查後,發現腹部有一顆主動脈瘤,隨時可能因破裂出血而喪命,但因年齡過大,無法承受傳統手術開刀前的全身麻醉,改為施以安全性更高僅需局部麻醉,且止血時間僅需三分鐘的新型主動脈微創手術,才讓老翁撿回一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安南醫院心臟胸腔外科暨週邊血管主任陳偉華表示,過去在治療胸腹主動脈瘤時,需在胸腔或腹部切開一道20公分左右的切口,將主動脈瘤切除後,以人工血管縫合取代原先病變的血管,患者須接受深度麻醉,如上述案例年齡的病人,是無法接受傳統開刀手術,只能使用藥物治療。傳統手術的手術時間較長,恢復期也較久,常須住院半個月以上,對患者家屬而言,動輒一兩個月的病床費用,與照護心力上都是極大的負擔。

「『新型微創手術』可大幅縮短患者術後恢復時間!」陳偉華醫師提及,在他多達兩千例的心血管手術經驗中,導管手術雖然已能大幅改善傳統手術所帶來的併發症,並縮短住院期,但過去導管手術使用加壓式止血法,並未真正的將傷口閉合,仍有傷口感染及滲血的風險,而新型微創手術使用縫線式止血器止血,時間僅需三分鐘,傷口微小,且不需靜置平躺,觀察兩小時即可出院,減少導管病患留院時間達四小時以上。

對於胸腹主動脈瘤的威脅,陳偉華提醒,胸腹主動脈瘤患者多半為老年人,現今的新型微創手術,對於年齡較長的病人來說是更為適合的手術方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安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已有數十位高達九十歲病患施行手術,建議年滿65歲以上,且有高血壓、抽菸、慢性阻塞性肺病、粥狀動脈硬化及周邊動脈疾病,或有家族病史的男性,定期做理學檢查及腹部超音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延誤就醫。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55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你也常常熬夜嗎?在《用生理時鐘,養出好健康》一書中指出,生理時鐘是人體各細胞、組織、器官,以及生理系統運作和休息的時間,因此當作息不正常時,恐就埋下疾病的根源;作者薩欽.潘達提及,生理時鐘真實存在,當我們一早醒來時,內部時鐘就已經為身體甦醒做好準備。身體若健康 代表能一夜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24歲許小姐,疫情期間在家工作一個多月,回到公司上班後,明明體重沒增加多少,卻被同事問怎麼胖那麼多?她發現自己雙下巴明顯,瞬間老了十幾歲。她決定求助醫師,經醫師建議施打雙下巴消脂針。不過皮膚科醫師彭賢禮提醒,近期查獲各種非法醫美產品事件頻傳,消費者應重視自身權益,認明並...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傳出疑似無症狀感染者!案例在返回日本時在機場攔檢確診,由於該名女學生沒有症狀,極有可能代表台灣有無症狀感染者在社區。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呼籲,無症狀感染者在社區難以避免,不應該再追求「零」確診,而是風險評估管理下,讓每個人都能保持基本或中強度個人措施,同時也逐漸重回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籍女學生回東京時,入境時疑似檢出新冠肺炎陽性,台灣獲得資訊後,立刻追蹤到123名密切接觸者,目前確認病毒核酸檢測(PCR)全部陰性,計畫今(29)日開始陸續採血檢驗抗體,預估周三採血完成,1周後能有初步結果,但抗體檢驗有偽陰性與偽陽性疑慮,仍須專家討論數據確認後才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