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衰竭照護規律用藥定期回診 復健運動救命處方不可少

心衰竭照護規律用藥定期回診 復健運動救命處方不可少

【NOW健康 陳盈臻/宜蘭報導】宜蘭1位37歲鄭女士於夜市經營小吃攤,雖然年紀不大,卻長期為心臟病所苦,不只曾因病休克瀕死,也曾做過心臟繞道手術,體質孱弱容易疲累。今年1月下旬,因呼吸困難與咳嗽等症狀而被家人送往急診,經檢查發現有急性肺水腫,緊急住院接受治療。鄭女士在治療後,目前病情已緩減,她很感謝羅東博愛醫院再次挽救性命。


心臟血管內科許育誠醫師表示,鄭女士是典型的心臟衰竭案例。所謂心臟衰竭,泛指心臟的收縮或舒張功能出現問題,使心臟無法有效維持全身各器官的血液供應,可能導致容易疲勞、走路活動就會喘、下肢水腫、平躺時喘的症狀加劇等情形。若病情持續惡化且未即時治療,甚至可能發生急性肺水腫、呼吸衰竭及死亡的風險。


心衰竭病人的照護,需要長期藥物、飲食與復健運動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回歸穩定正常的生活。復健醫學科葉書銘醫師補充,心衰竭病人入院經急性期治療後,會轉介復健科安排後續心肺訓練療程,其中包含物理治療增進病人肌力及心肺適能、職能治療評估及教導病人如何更省力完成日常活動。


待病人穩定出院後,則會安排運動檢測,透過儀器掌握與訓練病人的運動能力,如:運動時監測心跳、血氧,並適時增加病人可負荷的運動強度,以促進其體力與心肺能力,此外營養師與藥師也會提供衛教或諮詢服務;個管師則隨時掌握病人回診與復健狀況,並及時提供醫師相關資訊,讓整體照護更貼近病人需求,也更彰顯全人照護的價值。


鄭女士於治療穩定後便積極投入心肺復健。除了定期回診,在家也會依葉書銘醫師開立的居家運動處方進行復健。近日鄭女士再次接受評估,已可從原本每2周回診追蹤的頻次,改為每3個月回診追蹤即可。除了對醫療團隊照護印象深刻外,個管師的貼心也讓鄭女士銘記在心,讓她覺得與心臟團隊合作,得以共同促進自己的健康很安心。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頭暈」和「眩暈」差別在哪? 耳鼻喉科醫師教你分辨
▸這3類肝癌不適合手術切除! 健保給付標靶藥物來助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有些人在接受傳統近視雷射手術後,產生夜間眩光等副作用,晚上只要看到稍微明亮一點的光線,就感覺「刺目」、不舒服。眼科醫師廖家慶表示,進行近視雷射手術後,患者會出現夜間眩光,多與雷射施打範圍有關;當雷射在角膜施打的範圍較大,比夜間瞳孔稍微大一點,便能大幅減少夜間眩光副作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走進公園裡,最常看到的是長輩們坐在輪椅上,被外籍看護推出來曬太陽。依賴輪椅或行動輔具的現象,和退化性關節炎也有很大的關係;而要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除了運動維持肌肉力量,使用葡萄糖胺也相當流行。然而,目前坊間除了吃的、喝的,還有用擦的葡萄糖胺,琳瑯滿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落實四字訣 避病媒蚊孳生現已進入登革熱流行期,且近期常有不定期降雨,各地方政府提醒民眾加強巡查居住環境及所有空地空屋,落實「巡、倒、清、刷」清除積水容器及積水處,以避免孳生病媒蚊。如經查獲孳生病媒蚊孑孓即依傳染病防治法第25及70條,逕行裁處罰鍰新臺幣3,000-1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一名才出生沒幾個月的小嬰兒,兩側臉頰上都長出一大片紅疹,十分憂心的媽咪帶著小寶貝就醫,確診為異位性皮膚炎惹禍!儘管然媽咪遵照醫囑用藥治療寶寶,還哺餵水解蛋白配方奶粉,但是小嬰兒的病況並沒有痊癒,進一步就醫才知道,原來是清潔方法不正確,使得小嬰兒的異位性皮膚炎遲遲無法有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