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衰竭照護規律用藥定期回診 復健運動救命處方不可少

心衰竭照護規律用藥定期回診 復健運動救命處方不可少

【NOW健康 陳盈臻/宜蘭報導】宜蘭1位37歲鄭女士於夜市經營小吃攤,雖然年紀不大,卻長期為心臟病所苦,不只曾因病休克瀕死,也曾做過心臟繞道手術,體質孱弱容易疲累。今年1月下旬,因呼吸困難與咳嗽等症狀而被家人送往急診,經檢查發現有急性肺水腫,緊急住院接受治療。鄭女士在治療後,目前病情已緩減,她很感謝羅東博愛醫院再次挽救性命。


心臟血管內科許育誠醫師表示,鄭女士是典型的心臟衰竭案例。所謂心臟衰竭,泛指心臟的收縮或舒張功能出現問題,使心臟無法有效維持全身各器官的血液供應,可能導致容易疲勞、走路活動就會喘、下肢水腫、平躺時喘的症狀加劇等情形。若病情持續惡化且未即時治療,甚至可能發生急性肺水腫、呼吸衰竭及死亡的風險。


心衰竭病人的照護,需要長期藥物、飲食與復健運動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回歸穩定正常的生活。復健醫學科葉書銘醫師補充,心衰竭病人入院經急性期治療後,會轉介復健科安排後續心肺訓練療程,其中包含物理治療增進病人肌力及心肺適能、職能治療評估及教導病人如何更省力完成日常活動。


待病人穩定出院後,則會安排運動檢測,透過儀器掌握與訓練病人的運動能力,如:運動時監測心跳、血氧,並適時增加病人可負荷的運動強度,以促進其體力與心肺能力,此外營養師與藥師也會提供衛教或諮詢服務;個管師則隨時掌握病人回診與復健狀況,並及時提供醫師相關資訊,讓整體照護更貼近病人需求,也更彰顯全人照護的價值。


鄭女士於治療穩定後便積極投入心肺復健。除了定期回診,在家也會依葉書銘醫師開立的居家運動處方進行復健。近日鄭女士再次接受評估,已可從原本每2周回診追蹤的頻次,改為每3個月回診追蹤即可。除了對醫療團隊照護印象深刻外,個管師的貼心也讓鄭女士銘記在心,讓她覺得與心臟團隊合作,得以共同促進自己的健康很安心。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頭暈」和「眩暈」差別在哪? 耳鼻喉科醫師教你分辨
▸這3類肝癌不適合手術切除! 健保給付標靶藥物來助陣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享譽國際的全民健保開辦至今已19年,健保署長黃三桂表示,為讓民眾獲得更有品質也更有效率的醫療照護服務,並提升自我健康及就醫狀況的掌握程度,今年將推出「醫療支出面十項重大管理計畫」。十項重大管理計畫,包括雲端藥歷檔精進計畫、急性後期照護試辦計畫、減少重症末期病患無效醫療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個人就醫紀錄,未來可上網查詢!中央健康保險署宣布,今年底前,將完成「健康存摺」建置,民眾只要使用自然人憑證,就可上網查詢最近一年的就醫資料,包括就醫日期、藥品名稱以及醫囑內容等。健保署長黃三桂指出,為便利民眾隨時做好健康管理,今年底前,將完成「健康存摺」建置,民眾只要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60歲的陳女士,3年前罹患第四期癌症且合併有脊椎骨轉移,積極化學及放射線治療後雖恢復日常生活,但自半年前開始便常覺得喘不過氣、容易倦怠、疲勞甚至出現下肢水腫情形,就醫後確診為嚴重心衰竭,所幸在使用「雙心室同步強心節律器」後症狀已緩解,住院治療三天後便順利返家。衛生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交通意外事故頻傳,有不少民眾在發生車禍時,會出現臉部骨折;由於美容醫學發達,針對臉部骨折的治療,目前已能由整形外科醫師進行復位固定,而且能讓傷口藏起來,使臉部不留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陳信翰表示,車禍所出現的粉碎性骨折,往往涉及多科治療,至於要進行臉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