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心隨確診人數上下、聽人咳嗽就抓狂? 疫情焦慮症3徵兆要注意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我覺得我得了疫情焦慮症!55歲的陳太太一進診間就急著追問醫師,原來這一陣子以來,她每天一顆心都隨著確診人數上上下下,出門在外隨時害怕別人不戴口罩或咳嗽;自己也頻繁的洗手、噴酒精,即使手都脫皮了,還是忍不住一直清洗,戴口罩戴到耳朵痛也不敢脫下來。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門診近來觀察,最近因為疫情直接或間接壓力,導致出現憂鬱焦慮症狀、關係問題、經濟困擾的個案明顯增加。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是原本已有焦慮、憂鬱、恐慌的個案,因為擔心疫情期間出入醫療院所感染,而未按時回診,自行減藥或停藥,導致症狀加重。

像陳太太就正好家中遇上多種狀況,先生住院小手術,頻繁進出醫院,看到醫院大陣仗防疫很緊張,害怕自己及家人得病;加上和先生一起經營的公司,目前營運停擺,害怕疫情再下去,養不起員工,而對未來抱持悲觀想法。

施佳佐說,陳太太近期整天心神不寧、無法專注、晚上都緊張睡不好,睡醒更是全身痠痛、疲累,常常發脾氣,經常和先生起衝突,提不起勁處理該做的事物,只想逃避,不知該如何是好,最後診斷為適應性疾患伴隨焦慮症,持續門診治療中。

施佳佐說,因疫情引起的壓力來源主要來自健康、關係、經濟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而當疫情影響到出現3徵兆即要注意,第一是超過一般預期反應的焦慮、憂鬱及身心不適感,包括情緒起伏大、恐慌、易怒、強迫意念行為、坐立不安、疲累、無法專注、肌肉緊張、睡眠障礙等。

第二是嚴重悲觀負面想法,甚至出現自傷自殺想法及行為;第三是造成自身顯著痛苦或人際衝突、工作能力下降等。

施佳佐提醒,疫情期間,有病症仍需看醫生,慢性病者不可擅自停藥,以免病情惡化;並應學習在家紓壓新方式,正向思考,改變看事情視角,同時慎選網路資訊,多接觸正能量文章或網路視頻,對於疫情相關內容每看30分鐘就放空一下,以免大量資訊引起焦慮。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攏是假!花40萬爽領回30萬 健保抓21孕婦赴美生子「詐保」

案197夫婦「同時赴美同時發病」卻1死1痊癒 張上淳揭索命關鍵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Covid-19幾乎已蔓延至全世界每個國家,使1,830萬人患病,並造成至少694,800人死亡,在最嚴重的美國也有4,725,100例確診病例和155,900例死亡。台灣最近開始有個隱憂 : 是否會爆發第二波感染潮。目前這仍有許多未知數,但每個人可以做的是 : 做好個...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腰粗,別不當一回事!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提醒,在台灣,中年男女約每2人就有1人腰圍超標,而這種因荷爾蒙變化導致的代謝力下降,將從內臟脂肪堆積、腰圍變粗開始引爆一連串的「三高」連鎖反應,若不即時管控腰圍,結果就是三高慢性病上身。而醫師更...

閱讀詳情 »

國內網路討論度最高的醫療節目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今年多了個好夥伴江坤俊醫生一同主持。江坤俊從醫療界橫跨演藝界,起初只是抱著玩票性質,沒想到這一跨就三年過去,還在網路上人氣爆棚,被網友稱為「暖心名醫」,許多病患也因為受到他在節目上的鼓勵,有勇氣進入診間就診。 被封暖心,但在江坤俊心中,...

閱讀詳情 »

▲(照/彰基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騎機車,戴錯安全帽種類,當心顏面骨折風險比人高!台灣有本土研究指出,國人機車事故引起的顏面骨骨折傷患中,幾乎全部都是配戴半罩式和4分之3罩式安全帽;醫師就建議,戴全罩式安全帽才能確實、有效防護顏面骨骨折。 一名26歲男子,日前和友人聚餐後,返家途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