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新聞/台灣COVID-19死亡率飆升至2% 李秉穎點出關鍵因素

快新聞/台灣COVID-19死亡率飆升至2 李秉穎點出關鍵因素

台灣昨新增37例COVID-19確診病逝,至今已累計224人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指出,台灣確診病例致死率從5月中約1%多,最近已經攀升到2%左右。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表示,長輩及潛在疾病感染比例增加,加上病況惡化時無法即時處置,導致死亡率增加,不過因為台灣仍然在三級防疫警戒中,李秉穎也預估「未來確診趨勢將持平或緩慢下降」。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台灣COVID-19確診病例致死率從5月中約1%多,最近已經攀升到2%左右,顯示台灣必須積極準備醫療量能,期盼能將致死率往下降。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這波本土疫情截至昨天的死亡病例中,60歲以上個案占89.1%,平均年齡約72歲、年齡層偏高,約81.7%有潛在慢性病,從發病到死亡平均僅8.3天。

李秉穎認為,全球染疫致死率在2%至4%之間,致死率增的因素包括,「造成社區感染以後,長輩及潛在疾病感染比例增加,致死率增加」,另外「醫療量能關係,沒有辦法把所有感染病患放在醫院裡面,急速發生危險性時,無法即時處置,這是另一個問題」。

近日高齡長者確診居多,未來本土確診的走向是否會增加,李秉穎預估,「未來確診趨勢將持平或緩慢下降」。他說明,台灣目前正在進行第三級防疫中,在一定的掌控之中,不過疫情擴散到其他縣市是無法完全避免,因人還是會流動。

至於近期社區發生死亡後確診的案例頻傳,是否意味著社區監控體系失靈,李秉穎坦言,現在死亡後才確診的情況,是不太能避免的。他表示,疫情大量流行時,是無法靠第三者監控,要靠民眾自覺意識,去年疫情爆發初期時還可以疫調、匡列足跡,防止疫情擴散,不過現在案例太多已經沒辦法找到傳染源。

李秉穎也提醒民眾,若有接觸史、呼吸道症狀,千萬不要輕忽,即早篩檢治療比較安全。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相關推薦

  時常胸悶、胸痛是什麼原因?  年輕人飲食不正常也會心律不整? 近期不少民眾因打完疫苗後,突然有胸悶、心悸等症狀,擔憂與副作用或心臟疾病有關,尋求心臟科看診的比例有所增加。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若胸悶或心悸情節嚴重、且先前尚未發生過任何相關症狀,前往心臟科就...

閱讀詳情 »

    心肌梗塞為何容易在冬天發生?  夏天「過度流汗」會誘發血栓反應? 每年11-12月正值秋冬交替期間,早晚溫差極大,若家中長輩有相關心血管疾病史,需特別留意「心肌梗塞」發作風險。 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冬天天氣寒冷,血管壁中的不穩定斑塊破裂,容...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境外移入個案再攀新高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24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而單日新增24例境外移入個案也再寫下今年的新高紀錄,且高達19例目前掌握都是完整接種過疫苗的突破性感染個案。陳時中也憂心忡忡,直言看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防疫旅館又爆疑似群聚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境外移入個案單日新增24例再創今年新高,其中案17058、案17085、案17099是住在同一防疫旅館的5樓跟6樓,雖然房間沒有相鄰,先是案17058返家居家檢疫期滿前採檢被確診,回頭去追才發現同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