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新聞/高端納疫苗公費接種登記! 將「開放混打」1到3類可AZ+mRNA

快新聞/高端納疫苗公費接種登記! 將「開放混打」1到3類可AZ+mRNA

台灣持續大規模接種疫苗,人口涵蓋率提前達標至25%。對於外界引頸關注能否混打,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宣布,經過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的專家經過相當多的辯論、討論,「認同可以混打」。他說明,會考慮先從第一至第三類族群間隔10至12週,首劑施打AZ者,第二劑可打mRNA技術的疫苗。另外,會議中也同意高端疫苗納入公費疫苗接種作業計畫。

陳時中表示,專家認同可以混打,並建議第一至第三類族群兩劑間隔8週以上可進行混打。不過陳時中表示,為了讓整體作業一致,指揮中心會朝第一至第三類族群間隔10至12週的方向來規畫。

陳時中強調,不是這樣就決定實施計畫,也並非即日起實施,這是專家給的建議方向,至於何時開始,還要經過討論盤點。他表示,專家認為混打在國際資料上,還是有很多辯論,但最後在共識上認為是可行的,所以要在可行之下考量各種實際情況,因此提出至少間隔8週的建議;雖然還未開始,但會拉成與其他一樣至少間隔至少10週,指揮中心並會持續滾動式檢討。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產後越早下床越好!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今(7)日提出警訊,根據台灣生產事故救濟年報分析,國內2016年以來已經有14名孕產婦因為肺部靜脈栓塞喪命,還有3人致重殘,不少人都是長時間臥床後才一起身想上廁所就休克倒地。醫學會提醒,自然產建議...

閱讀詳情 »

每個寶寶一出生就會收到一本「兒童健康手冊」,裡面除了許多新生兒照護的衛教資訊外,還有一張黃卡摺頁記錄寶寶的疫苗接種狀況。沿用已久的兒童健康手冊於今 (2020) 年重新改版,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說明,新版兒童健康手冊特別新增「粉紅卡」提醒家長留意新生兒篩檢時程與幼兒定期塗氟資訊;此外原本「黃卡」關於預...

閱讀詳情 »

▲(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肢體顫抖、動作緩慢、步態不穩,這是一般人提起巴金森氏症的第一印象,但如果認為巴金森氏症的前兆,只有典型的運動功能障礙,當心錯失覺察良機!醫師提醒,不少人在出現手抖症狀之前,可能已有長期便秘、焦慮、失眠等非運動功能障礙的問題,也可能把肢體的僵硬誤...

閱讀詳情 »

▲(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腦動脈瘤有如一顆不定時炸彈,在未破裂前,幾乎無明顯症狀,除非透過高階健康檢查發現,否則很難被診斷出來。今年62歲的張先生,就是年初自費接受高階健檢,腦部電腦斷層血管造影掃描意外發現有顆大小約0.9公分、尚未破裂的左側中大腦動脈瘤,趕緊手術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