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快新聞/COVID-19疫苗可否自費接種? 7大QA一次看

快新聞/COVID-19疫苗可否自費接種? 7大QA一次看

COVID-19疫苗即將抵台,有望在下個月開放施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公布疫苗7大問答,包含哪些人不建議接種、接種後多久產生保護力等。莊人祥也說明,實施接種1至2個月後,國內疫苗還充足,可開放商務人士、出國工作留學或就醫等人道因素民眾自費接種。

首批COVID-19疫苗近期將抵台,衛福部疾管署公布武漢肺炎疫苗公費接種對象十大順序,醫事人員為首批接種者,其次為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例如國籍航空機組員、防疫車隊駕駛等列為第三。

莊人祥今日下午記者會時,也列出疫苗7大QA說明:

Q1、需接種兩劑的疫苗,需要同廠牌嗎?

A1:不建議兩劑施打不同廠牌疫苗。但不小心使用了兩劑不同廠牌的疫苗,也不建議再進行補接種。

Q2 、COVID-19疫苗適合接種在哪一個年齢層?

A2:AstraZeneca及Moderna疫苗合適接種年齡是18歲以上。Pfizer-BioNTech疫苗則是16歲以上。

Q3、孕婦可否接種COVID-19疫苗?

A3:現階段國內未將孕婦列入優先接種對象。

Q4、兒童可否接種COVID-19疫苗?

A4:針對兒童的臨床試驗仍在進行中,目前資料有限,因此暫時不建議兒童接種COVID-19疫苗。未來可能因為新的實證,而增加適用年齡層。

Q5、接種COVID-19疫苗多久會產生保護力?

A5:需要接種兩劑之COVID-19疫苗,第二劑接種後7至14天開始產生保護力。

Q6、接種COVID-19疫苗後要注意什麼?

A6:留意是否有立即性嚴重過敏反應,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稍做休息,並觀察至少30分鐘,無恙後再離開。另外接種後請持續觀察身體是否有不適症狀,如果不適症狀持續未改善,應儘速就醫。

Q7、疫苗是否開放自費接種?

A7:實施接種1-2個月後,倘國內疫苗有餘裕,屆時再由指揮中心評估釋出一定數量,因應民眾自費接種需求。相關配套措施由疾病管制署另行規劃。目前規劃對象如下:(1)商務人士(2)出國工作、留學或就醫等人道因素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上列的疫苗相關接種問題,都僅是現階段的措施,會隨著疫苗資料更新,隨時滾動修正。他也說,上述講到的2類自費接種人員不一定要自費接種,若有需要才可以脫離原先的公費疫苗接種順序自費接種,若無特殊需求就還是依照原先順序。

(民視新聞網/綜合報導)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有吞嚥困難的老人家,比例比你我想像的都高!台大醫院指出,依研究發現,在社區中就算沒有明顯疾病的長者,仍有10到12%有吞嚥困難的問題。一般人總以為把食物剁碎、打成泥就好?台大醫院就收治一名78歲婦人,中風後進食出現問題,女兒擔心母親營養不良,不但用心購買了媽媽愛吃...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北美更年期協會 (NAMS) 更年期非疾病,而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正常會面臨的狀況,一般更年期定義在最後一次月經,且連續12個月仍未有月經。更年期與因老化促使卵巢功能下降有關,導致雌激素和其他荷爾蒙降低。更年期平均發生年齡在51歲。最常發生在45...

閱讀詳情 »

當惡性腫瘤(腹膜癌)在腹腔內轉移擴散時,目前臨床上可用於腹膜癌的治療方法有限,大多是標準的全身性化學治療或再加上標靶治療,且預後往往令人沮喪,存活期的中位數大約在6至9個月左右。全身性化學治療在部分患者僅具有適度的緩解率,可能達到中度改善,但也伴隨著令人苦惱的副作用。另一種新式且積極的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