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怕口腔癌化療副作用延誤治療 現代中醫藥供癌友新選擇

怕口腔癌化療副作用延誤治療 現代中醫藥供癌友新選擇

【NOW健康 黃育成/台北報導】口腔癌長年名列國人10大死亡癌症中,嚼檳榔、抽菸、酗酒等不良習慣,尤其嚼檳榔,其纖維會破壞口腔黏膜,在口內反覆產生傷口,最後容易導致口腔癌的發生!統計顯示,口腔癌平均死亡年齡為54歲,較其他癌症提早10年以上。其中,舌癌也是口腔癌的1種,通常被發現時,症狀已相當嚴重,手術或化療後遺症、副作用又常令患者害怕,而中醫療法近年也成為口腔癌患者的治療選擇。


口腔內有潰瘍、傷口突起久不癒 恐為舌癌初期徵兆


杏菖中醫診所院長莊振杉指出,中醫在千年以前就有記載針對癌症的療法,根據辯證論治,以扶正驅邪、去積消腫、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進行治療,能夠有效止血、止痛並削減瘤體;對於正在接受西醫治療的患者,中醫藥也能減輕病人在西醫治療中的免疫抑制和毒性反應,降低治療副作用、促進氣血循環,增強病人的免疫力和體力,藉此提升藥物效果。


舌癌在初期常會出現小潰瘍,症狀為疼痛,並逐漸深入舌內,侵犯舌頭功能,造成吞嚥和說話困難,隨著病情加重且疼痛加劇,甚至會傳導至頸部、喉嚨和耳朵,通常發生在有食用菸、酒、檳榔習慣的人,或者口腔衛生不良、蛀牙、長期裝置不適合的假牙、人類乳突病毒(HPV)和暴露於輻射線的人身上。


中醫治療癌症無副作用 中醫理論結合現代生物技術


66歲的李先生因察覺右舌尖有突起物,經大醫院檢查確診為舌癌末期,腫瘤約3公分,疼痛難忍僅服用止痛劑,卻因為手術後會影響外觀及功能,而化療也會導致口腔黏膜發炎潰爛、傷口發臭、難以進食,因此不願意接受西醫治療,經家屬多方找尋治療方法並勸導後,終於願意前往中醫診所醫治,且經4個月治療,讓癌細胞消失且痊癒,吞嚥功能恢復,精神和體力都恢復正常。


收治李先生的莊振杉院長補充說明,中醫治療癌症的原理是運用老中醫的千年智慧結晶,結合現代生物科技技術,將藥物微分化、酵素化,讓藥效能快速被身體吸收,作用於患部、消滅癌細胞,修復被破壞的細胞,提升自體免疫功能,避免轉移或復發。


莊振杉院長提醒,有許多患者是到了癌症中晚期才來求診,雖然確實有像李先生這樣成功的案例,但中晚期患者的細胞組織通常被癌細胞嚴重破壞,阻礙了養分和血管通路,造成修復上的困難,因此建議除了西醫療法外,理當以中醫療法修復受損細胞,自體免疫才能真正提升,讓生命不再受到癌症威脅。


更多NOW健康報導
▸定期肝癌檢查仍罹患晚期肝癌 醫呼籲雙管齊下才正確!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化快 荷爾蒙合併療法帶來福音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表示,歐盟執委會指出,歐盟數位新冠證明(EU-DCC)中的疫苗證明,鑑於12歲以上民眾之追加劑雖已獲歐洲藥品局(EMA)核准,但並非各國均已實施,因此修正基礎劑僅限於18歲以上有效期限為270日,未滿18歲之民眾所持證明基礎劑有效期限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0多歲的丁女持續咳嗽1個多月,適逢疫情期間,家中又有幼童,讓她膽顫心驚。輾轉多家醫院,又經過數次新冠肺炎篩檢都呈現陰性,但偏高的體溫讓她感到生活不便和困擾。某天因再次發燒和頸部疼痛,經過詳細檢查後,竟然是黴漿菌感染引起之亞急性甲狀腺炎。 亞急性甲狀腺炎  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過去大家最常見的是「中年危機」,不過近幾年,歐美更常討論的是「青年危機」(Quarter-life crisis)。剛從大學畢業的青年們,容易感到困頓、失去目標,感到人生很困難;在疫情下以及社群媒體方興未艾的現在,青年危機愈加嚴峻,幾乎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 30歲前特...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你是否曾有過一種經驗:沒吃東西,喉嚨卻有好像有東西卡著的感覺,但很快又沒感覺?這可能是「臆球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趙國卿指出,近幾年來在門診,常有病人提到喉嚨有異物的感覺,經過胃腸科和耳鼻喉科醫師詳細的檢查後,在消化道和喉部也都沒有什麼異常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