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怕打疫苗一族快學起來! 「微笑、做鬼臉」竟可減少40%疼痛感覺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看到針頭就快暈了?如果你也是「暈針」一族,其實有些方法可以避免!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想要預防暈針,可於接種前避免空腹及脫水,接種時採坐姿,等待時聊天、聽音樂或看影片等,全有助放鬆心情。尤其,有研究發現,接種疫苗時,和面無表情相比,微笑和做鬼臉可以減少40%的疼痛感覺。

從例行的流感疫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到最近的Covid-19疫苗,常有暈針甚至學生集體暈針的消息,到底暈針是怎麼一回事?

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指出,與其說是暈針,不如說是怕打針,也叫做針頭恐懼症(needle phobia),有人光看見針頭,就算打在別人身上也暈,類似狀況在抽血檢驗或是中醫針灸也時有所聞。美國有研究顯示,約有一成的人不願意接種Covid-19疫苗的原因,就是討厭針頭、懼怕打針。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暈針被歸類為與壓力有關的反應,屬於疫苗不良事件的一種。當身體把打針視為一個壓力事件,一般來說,心理會緊張不安,致使交感神經興奮,引起「戰」或「逃」反應,導致心跳加速、血壓上升,甚至出現過度換氣、呼吸困難或抽筋等情形。

藥害救濟基金會說,但在某些人身上,反而會誘發副交感神經反應,嚴重程度者出現迷走神經昏厥,因為心跳變慢、血壓急速下降,連帶大腦血流量不足、失去意識,就出現暈針的情形。有的暈針還伴隨發生前驅症狀,例如噁心、冒汗或臉色蒼白。

一旦出現疑似暈針情形,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應盡可能避免倒下時造成外傷,可嘗試坐下或平躺休息,設法緩解緊張,若症狀持續,應儘快送醫。值得注意的是,打針後瞬間失去意識,也可能是致命的過敏性休克發作,過敏性休克多半是藥物或食物引起,多半在給藥或進食後數分鐘至半小時發作,而暈針通常是打針完5分鐘內發作。

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疫苗接種後,應在觀察區休息至少15分鐘,離開後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如果曾經發生疫苗過敏的人,由於發生過敏反應的可能性較大,則建議至少觀察30分鐘再離開。

藥害救濟基金會進一步指出,做到以下的事項,亦有助減低施打疫苗的疼痛與恐懼,像是避免等待時間過久,或直接目睹其他人接種;等待時,也不要緊盯著施打者的一舉一動,找人聊其他話題,找點事做,分散注意力。另外,要提醒周遭的人別說「打針不會痛」,聽到針頭、疼痛等字眼,非但不會和緩焦慮,反而使接種者更緊張,導致肌肉緊繃,注射時反而會更痛;也不要說「這沒什麼好怕」,企圖淡化、否定他的感覺。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大研究空汙傷心血管! 郭董也是監測對象驚曝「輕微心律不整」

【有影】表態不讓郭董再捐疫苗 陳時中:國家有錢、我們自己買!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肩頸痠痛除了常見的運動傷害或退化性疾病,也要考慮是否為細菌感染。早期發現只需藥物治療即可痊癒,免除承受開刀風險。 一位80歲的陳太太,最近抱怨頸部劇烈疼痛,服用止痛藥仍無改善,因此來到骨科門診。初步檢查發現除了頸部活動稍微受限以外,其實還有輕微發燒。在X光片底下,僅有一般退化性疾病的表現。 由於持...

閱讀詳情 »

這些年來,乳癌始終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多數的女性已意識到此問題,也願意接受乳房檢查。這些高靈敏度的檢查不 只能發現早期乳癌,也能偵測癌前病變或良性腫瘤。影像導引的粗針切片手術是很好診斷工具。但因為某些病灶在追蹤期間可能會轉變為惡性,所以切除良性或高危 險性腫瘤有時是必須的。如何在一個較舒適且...

閱讀詳情 »

英國1名商人因頭痛到醫院做檢查,卻發現自己罹患腦癌,隻剩下3年的壽命,他認為跟每天講手機長達6小時有關。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現年43歲的菲利普斯(Ian Phillips)為1家醫療診斷成像企業的運營經理,工作期間相當仰賴手機,每月通話時數長達100小時。 確定罹癌後,他放棄年薪11萬...

閱讀詳情 »

粉瘤,醫學上稱為皮脂腺囊腫。它是由於皮脂腺腺管開口堵塞引起的皮脂腺分泌物淤積,腺體逐漸腫大而形成的「小腫瘤」。粉瘤好發於青春發育期,尤以面部多見。粉瘤位於皮膚淺層,一般呈球形,米粒至雞蛋大小,中央可見黑頭,擠壓時內有白色粉狀物排出。身體各部位 均可能長粉瘤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昌霖表示,目前粉瘤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