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因疫情 平均就醫晚40分鐘死亡風險增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因疫情 平均就醫晚40分鐘死亡風險增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疫情嚴峻,就醫民眾明顯減少,連心肌梗塞就醫率也跟著下降,據統計,與去年同期相較,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平均就醫時間從142分鐘提高到180分鐘,延遲近40分鐘,死亡風險大增。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偉春表示,近1個月來,急診救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病危比率明顯提高,到院已休克,甚至心跳停止的個案顯著增加,研判原因應於疫情期間,不想願意就醫有關。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每延誤30分鐘治療,死亡風險將增加7.5%。」黃偉春表示,受疫情影響,患者到急診,必須接受新冠肺炎快篩,光等報告結果,就至少30分鐘,延後緊急心導管介入治療時間,為此,如何在前端縮短到院前的救護時間則更顯重要。


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葉宏一提醒,民眾應該熟知心肌梗塞徵兆,例如,胸痛、胸悶、上腹痛,合併呼吸困難、冒冷汗,且症狀持續超過30分鐘,就可能為急性心肌梗塞,務必迅速就醫。


葉宏一說,最近1、2個月來,三高病人回診、領藥率明顯降低,原因為擔憂入院染疫風險,但慢性疾病患者在情期間更需規律用藥,控制三高,否則一旦染疫,重症風險極高。


黃偉春指出,最近許多人宅在家中,缺乏運動,體重增加、腰圍變粗,三高患者如未控制病情,心肌梗塞發生率大增,全國心臟病急救醫療量能充足,且實施高規格感染控制,如有異狀,務必盡快就醫。台灣心肌梗塞學會提供「保心3招」:


1.規律用藥:慢性病患應遵循醫囑,切勿自行減藥避免復發,疫情期仍可透過安心就診方案定時回診拿藥,包含各醫院提供之遠端視訊門診、戶外安心門診、戶外慢箋領藥。


2.備小卡:民眾可於健保卡旁放置就醫小卡,填入慢性病史、用藥資訊、就診醫院,並告知同住者或打119時告知小卡上資訊,救護人員能更精準判別病情後送正確醫院,也幫助到院後醫師精準用藥、提高診治效率。


3.急送醫:謹記心肌梗塞症狀保命口訣:「心痛喘、冒冷汗,卡緊叫,救護車!」,出現症狀時立即呼叫119送醫,防疫期間也切勿忍耐症狀。若救護車到達前已休克昏迷,旁人應協助對病人進行人工呼吸(CPR)搶救,若現場有第3人請至最近的體外去顫器(AED)地點取回機器來搶救。


更多NOW健康報導
▸肥胖族群染疫重症死亡風險倍增 減重補充斷食水健康瘦
▸肝癌5大高風險族群莫輕忽 提高篩檢頻率助肝癌早發現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相較於一般人過年容易暴飲暴食,正在接受治療的癌友則是沒有胃口、食不下嚥,聞到油膩的食物更會產生噁心、嘔吐的副作用;營養師趙函穎指出,傳統大魚大肉且油膩的年菜並不適合癌友,特別提供一道做法簡單、營養價質豐富的「富貴蒸蛋」,讓癌友健康好過年。(圖片來源/取自網路)富貴蒸蛋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心房顫動會引起腦中風?根據台灣腦中風學會統計,台灣的缺血性腦中風患者,約有17%是因為心房顫動引起的,可見二者之間有一定相關性。心房顫動的患者要小心避免引起缺血性腦中風。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教授陳志鴻指出,台灣的心房顫動患者,每一年發生腦中風的風險為4%,使用抗凝血劑可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今天是小年夜,圍爐火鍋是家人團聚最常見的一道食譜;營養師建議,家庭主婦在準備火鍋湯底時,不妨用蔬果熬湯,而且要吃多少食材再放多少,才能避免吃進過多食物。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蔡玲貞營養師表示,火鍋湯汁可用蔬果熬湯或清水稍加鹽調味即可,盡量以吃蔬菜為主,例如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黃色小鴨夯,不管吊飾、公仔、杯子還是包包,到處都可以看到黃色小鴨的蹤跡,甚至就連年菜,也能做成可愛的黃色小呀!營養師指出,用新鮮地瓜做成黃色小鴨,除了可以吸引家中小朋友外,也是健康、營養豐富的低熱量甜點。吃地瓜真的好處多多!新光醫院夏子雯營養師表示,地瓜是鹼性食物,可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