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急性腦中風來的突然! 延長搶救時間是救命關鍵

急性腦中風來的突然! 延長搶救時間是救命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80多歲的萬姓男子,本身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某日上午突然感到左側突發性完全無力,由家人緊急送往他院就醫,經急診室檢查,確診為缺血性腦中風合併大血管阻塞。他院緊急聯絡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腦中風動脈取栓團隊」安排轉院,該院迅速整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放射科及開刀房等團隊執行治療,使病人預後良好,免於臥床,已開始積極復健,重拾人生。
頸動脈完全阻塞 跨團隊合作救回一命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蔡坤璋醫師說明,「腦中風動脈取栓團隊」評估外院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發現病人右側內頸動脈完全阻塞,若僅以傳統口服藥物治療及施打血栓溶解劑,能打通血管的成功率極低,並導致中風範圍擴大病情惡化;唯有動脈取栓才能提升打通動脈,抑止病情惡化,早日進行復健。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外科陳國瑋醫師進一步說明,該團隊跨神經內科與神經外科合作,執行腦中風動脈取栓,成功打通病人阻塞的血管,手術耗時共57分鐘,取出血塊,且病人在術後1天,左側肢體力氣顯著改善,無明顯併發症。經該團隊治療急性期兩週後,病人已轉至復健科進行加強復健,目前病人左側力氣持續改善中,且左手已可舉起及輔助站立。
「動脈取栓術」爭取治療黃金時間 2依據評估是否適用
蔡坤璋醫師表示,「動脈取栓術」是興起於2015年的腦中風治療方式,主要是針對腦部大血管近端的阻塞,以腦血管介入技術,將血塊取出,進而改善血流循環,更有機會改善神經學的症狀。除能減少原本需要轉院至醫學中心取栓所耗費的醫療資源及民眾舟車勞頓不便外,更重要的是,爭取病人及早治療的黃金時間。
不過,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此項治療術式,主要透過腦灌流影像及頭部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為主要依據,預測該治療是否對病人有所幫助及評估可能發生的相關併發症。

【延伸閱讀】

心律不整不用「燒」的 冷凍消融導管新選擇!

求職季到來 打造人見人愛好外型

晚期卵巢癌做基因檢測 找對藥拚存活

台灣製藥團隊!抗疫期間藥品不中斷 民眾用藥堅強後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88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40歲鄭姓患者,6年前生產後未坐月子而耗損陰質,6年來積極想再懷二寶都未如願,期間小產過2次,也沒坐好月子。婦產科醫師因考慮其年紀屬高齡,建議採用人工或試管方式,但患者仍希望採自然受孕方式,故求助中醫治療。 次發性不孕症臨床常見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王淑秋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得知罹患癌症的消息,許多人無法接受,除了要面對治療時的身心煎熬,即使治療結束,也難免擔心復發問題,這些問題不停反覆思量,會讓人陷入情緒漩渦。臨床心理師建議,平時多做正念訓練,能調整大腦的神經迴路,在自己的「定力存款簿」中加入存款,日後面對問題時就能不慌亂。 將注意力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你是否年過40?要如何使健康不要亮紅燈呢?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建議,可以從預防3C做起;而這裡所謂的3C,則是腦血管症病(CVA)、冠狀心血症病(CAD)、 癌症(Cancer)! 不要小看小毛病 行醫三十餘年,腦神經外科權威、林欣榮院長提醒不要小看平時的小毛病,有些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黏液囊腫是口腔內常見的小唾液腺體疾病,在唇、頰黏膜、舌頭、上顎、口底都可能會發生,其中以下唇為最常見的發生部位。口腔內約有800~1,000個小唾液腺體分佈,分泌的唾液量非常少,一旦分泌的黏液無法順利排出到口腔而淤積在黏膜下,就可能會形成黏液囊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