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恐截肢 老婦「脊髓電刺激」重拾笑容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70多歲的陳老太太,患有糖尿病多年,下半身總是感到疼痛,卻始終隱忍,一日與子女談天時,臉色突然沉重,出現痛苦表情,孩子這才發現事態嚴重,追問下,才曉得母親已承受這樣痛苦一年多,子女原本希望藉脊椎手術改善,但術後仍無法減輕疼痛,半年前經由醫師建議,透過脊髓電刺激療法治療,才順利緩解疼痛,找回母親臉上的快樂笑容。

莫名疼痛對民眾來說,可能影響睡眠品質及工作,不僅是長期的精神折磨,也會阻礙日常生活作息紊亂,甚至罹患憂鬱、焦慮等心理疾病。中山醫學大學附醫神經外科主任劉榮東說明,民眾因脊髓損傷或慢性疾病出現「頑固性疼痛」,這類型疼痛主要分為脊髓神經受損的「神經性疼痛」,與其他慢性疾病所引起的「非神經性疼痛」,後者若因血液無法充分供給下肢,又稱為「缺血性下肢疼痛」,若不適時處理治療,可能導致傷口潰爛,嚴重甚至面臨截肢危機。

「神經性疼痛」是腰部受到壓迫,疼痛感覺會由腰部向下肢傳遞;而「非神經性疼痛」則是由下肢往上傳遞。劉榮東解釋,根據統計,像陳老太太這類因糖尿病引起的「缺血性下肢疼痛」約占30%,顯現慢性疾病可能造成頑固性疼痛的嚴重性;若因為下肢組織受損,且經過六個月治療,包含藥物、手術或復健,仍無法改善疼痛者,則可考慮透過「脊髓電刺激療法」治療,以外科手術將電極導線置入脊髓腔,固定在對應的脊髓神經上,透過晶片調整電流量刺激脊髓神經,阻擋傳達疼痛訊號,進而讓疼痛感緩解;也可增進血管擴張暢通,大大降低截肢機率。

相較於脊椎手術,「脊髓電刺激療法」風險較低、併發症較少,平均87%患者都可獲得疼痛緩解,減少50%以上的疼痛比例。劉榮東解釋,「脊髓電刺激療法」仍屬自費,材料費用是一大考量,建議先經由專科醫師全方位審慎評估與溝通後,再接受此手術;若已接受「脊髓電刺激療法」患者,仍須定期回診,以確保晶片發揮最佳作用。醫師最後提醒民眾,隨著今年二代健保上路,民眾務必珍惜健保資源,才能讓真正需要幫助的患者獲得適當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162

相關推薦

一般認為,秋天氣壓升高,天氣涼爽,晝夜溫差大,理應有助於睡眠。那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在秋天失眠,甚至導致情緒異常,這是怎麼回事? 秋天光照減少,萬物蕭條,人們容易產生抑鬱情緒。因此,秋天失眠多是由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引發的,而失眠又會加重焦慮、抑鬱情緒,形成惡性循環。一般造成失眠的因素較為複雜,多數是...

閱讀詳情 »

劉琳的皮膚是中性偏乾的,平日里做好保濕的工作,皮膚便顯得細膩光滑。可是,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額頭、鼻翼部位會變得油糊糊的,還時不時地冒出幾顆小痘痘。劉琳知道,這是自己的月經期在作怪,可是,為什麼月經期間皮膚會出現這麼大的變化?又該怎樣進行護理呢?        ...

閱讀詳情 »

其實不然,充足的睡眠對老年人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據有關資料表明,老年人每天至少需要6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除此之外,在睡眠的準備、姿勢和習慣方面還要特別留意一些睡眠時的忌諱:        睡覺別犯這10大禁忌(圖片來源:東方IC) 一、忌睡前吃東西: 人進入睡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