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健身教練簡至宏表示,適量有氧運動能強化心肺功能,並使基礎代謝率恢復正常,是想要健康減重的男性最佳選擇,如果能再針對男性較易囤積脂肪的腰、腹等部位進行簡單的居家重量訓練,就能增加肌肉量來換取脂肪,讓你不僅能瘦身更能雕塑身材。

不論哪種低衝擊性有氧運動,建議每次運動時心跳達到最佳心跳率,進行有氧運動才有意義。簡至宏教練建議,快走與踩階梯是簡單方便執行的低衝擊有氧運動,每周3~5次有氧運動且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搭配每周2~3次肌力訓練能增加新陳代謝、提升心肺功能幫助燃燒脂肪。

 

最佳心跳率

簡至宏教練指出,要計算出最佳心跳率,必須先知道自己的最大心跳率與安靜心跳率,才能換算出做低衝性有氧時的最佳心跳率。若想試算自己做低衝擊性有氧的最佳心跳率,簡至宏教練表示,公式中應乘上低強度運動的百分比55~65%,才能算出真正適合你的最佳心跳率範圍。

 

最大心跳率公式

男生為:220-年齡

女生為:226-年齡

 

安靜心跳率公式

連續5天早上醒來尚未下床前,測量心跳每分鐘跳幾下,取平均值。

當基礎體能愈好,安靜心跳率就愈低。此外體重較重時安靜心跳率會跳得比較快,因此當體重下降時,安靜心跳率自然降低,這就表示心肺功能愈趨健康,能確認有氧訓練有達成目標。

 

最佳心跳率公式

(最大心跳率 - 安靜心跳率) × 55~65%(低強度) + 安靜心跳率 = 心跳次數/分

 

一個30歲的男性,他的最大心跳率為190次(220-年齡);安靜心跳率平均為65次。

他在進行低衝擊性有氧運動30分鐘後最佳心跳率每分鐘應介於133.75~146.25次之間。

(最大心跳率190 - 安靜心跳率65) × 55% + 安靜心跳率65 = 133.75次/分

(最大心跳率190 - 安靜心跳率65) × 65% + 安靜心跳率65 = 146.25次/分

 

快走

每次快走步伐愈大,身體燃燒脂肪愈多,每周可快走3~5次,每次走30~60分鐘,能使心跳達130下。

 

預備動作

 

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快走前先做前側大腿拉筋,右手拉住右腳腳背,注意雙腿平行,停留20~30秒後換邊,左右腳各重複1次即可。

 

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伸展大腿後側肌肉,以右腳腳跟點地,臀部往後坐且雙手輕壓大腿,停留20~30秒後換邊,各重複1次即可。

 

開始動作

 

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身體微向前傾,右腳往前踩一步,先以腳跟著地接著腳掌再著地。

 

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腳跟離地以腳尖推地,帶動身體往前移。快走時手肘彎曲,輕貼身體兩側並在踩踏時,雙手擺動,擺幅不要超過身體中心。

 

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NG:注意當腳掌貼地時,膝蓋不能完全伸直,否則容易傷害到膝蓋韌帶。

 

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NG:快走時骨盆位置要保持中立,不要扭腰擺臀避免傷害到腰椎。

 

階梯有氧

 

階梯有氧如踏步般,以上、下不同高度踏板的練習,來提高練習者的心肺功能與下半身的肌耐力訓練,建議每周3次,每次可做30回。

 

肌肉取代脂肪 居家有氧每次30分鐘   

除了透過階梯踩踏外,可利用一般生活中隨手取得且可固定於地面的器械作為練習工具,但要注意作為踩踏訓練工具的高度,不能高於膝蓋。要踩蹬上器械時,上半身要保持抬頭挺胸。

 

節錄自蘋果日報,2011-05-1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癌症病人在接受治療之後,最擔心的莫過於復發,心裡就好像是有顆「不定時炸彈」般,隨時會引爆;要如何才能拆下心中這顆看不見的炸彈呢?臨床心理師指出,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正念減壓療法、生理回饋治療等方法,可以讓癌友身心獲得調適。 罹癌壓力 恐導致適應障礙症、焦慮症、憂鬱症 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根據統計,台灣目前65歲以上老人約293萬人,推估民國107年老年人口有14%,大約344萬人,114年占20%,約有473萬人,為超高齡社會,即5個人之中就有一位老人;此外,高血壓又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根據流行病學資料顯示,65歲以上銀髮族,每兩人即有一位高血壓,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十幾年來,美國的窮人、富人壽命期望值一直有差距,過去很多人認為,這是醫療照護資源,以及抽菸、運動、飲食等習慣所造成。最近有一項研究發現,有上進心、社會地位改變這件事本身就會影響免疫細胞裡的基因調節,進而影響免疫力強弱。 處於社會底層 免疫系統易受影響 研究人員以恆河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60歲婦人,20年前曾進行甲狀腺癌手術,最近洗澡時發現脖子疑似出現腫塊,擔心癌細胞作祟,趕緊前往醫院就診。經一般外科蔡明霖醫師檢查後,證實甲狀腺癌復發,應立即安排手術,不過因前次手術造成甲狀腺周邊神經沾黏,且神經位置也與原解剖構造不相同,為避免手術造成聲帶損傷或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