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悶壞了!登山、露營報復性成長 貪吃連爆多起「毒菇」送醫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期間你也悶壞了嗎?隨著本土疫情降溫,國內近期的登山、健行、露營等戶外活動,又呈現倍數成長,但在野外看到不知名的植物,可別隨手採摘就往嘴裡送!食藥署日前就連續接獲數起衛生局送驗因民眾疑似誤食有毒野菇而引發食物中毒的食餘檢體,一驗通通都是自作聰明誤把「綠褶菇」當成可吃的「白色雨傘菇」或「雞肉絲菇」。

食藥署國家實驗室進一步以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物種鑑別後,一一確認這一些民眾誤食的有毒菇類就是「綠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這也是國內最常的毒菇傷人元凶之一。

食藥署提醒,「綠褶菇」屬中至大型菇菌,是一種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其外表顏色淺不鮮豔,與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Macrolepiota procera)」及「雞肉絲菇(Termitomyces albuminosus)」相似,常被混淆。

民眾得要牢記在心的是,綠褶菇菌褶初期為白色,成熟後會逐漸轉為灰綠色,且當受損時會轉為褐色,誤食後1到3小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國人野外誤食中毒案件中,「姑婆芋」同樣害人不淺,因為外表與芋頭相似,分辨之道在於,芋頭葉面具有絨毛,葉柄與葉面相接處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遠;姑婆芋則表面光滑,水珠無法凝結,葉柄與葉面相接處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近,偏偏兩者在野外不容易辨識。

食藥署警告,「姑婆芋」植株全株有毒,含草酸鈣、氫氰酸及生物鹼會使誤食民眾出現喉嚨痛、口腔麻木等症狀,部分患者則伴隨著流口水、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及腹痛等。若民眾因食用不明植物出現生理不適的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食藥署亦再次呼籲民眾,在野外應遵守「不採不食」原則,避免自行採摘食用不明的菇類或植物。

照片來源:食藥署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陳時中證實「接下來2天都有疫苗來」 想打第一劑的人只剩BNT

健保又漲定?明年健保總額出爐首破8千億 安全準備「見底」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台北報導 據器官捐贈中心統計,全國目前等待器官的人有9800人,但簽署同意器官捐贈的人僅有43萬人!器官移植大不易,不僅同意器捐人數過少,器官配對也需要多層篩選,才能找到合適的器官。 但你知道等待捐贈的器官有多少種呢?器官捐贈有什麼樣的體質限制嗎?該如何成為一個正式的器官捐贈者?有血緣關...

閱讀詳情 »

尿毒搔癢症病患的搔癢範圍涵蓋背部、腹部、頭部、手臂,經常在夜裡發作、影響睡眠。(圖/翻攝自freepik.com) 優傳媒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66歲的黃先生洗腎10年,5年前開始出現全身搔癢的情形,從頭到腳抓到體無完膚。嘗試各種西藥都無法改善,搔癢評估為極重度。腎臟科醫師會診中醫,用口服科...

閱讀詳情 »

▲疾管署防疫人員於新北市本土登革熱個案居住地周邊執行孳生源查核。(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登革熱南北各添1例!繼昨公布確診新北市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之後,疾管署今(15)日再公布新北市永和區保安里50多歲男性也確診,其正是新北市首例本土病例(指標個案)的同事,同樣從事冷氣裝修...

閱讀詳情 »

正常的腳趾是直直朝前的狀態,但若大拇趾開始往外側傾斜,就要當心可能是拇趾外翻了!維力骨科診所院長高逢駿醫師表示,輕微的拇趾外翻可以靠復健、輔具來矯正、避免惡化,但若外翻角度大於40度,甚至腳趾重疊時,則恐需採手術治療以改善不適。  嚴重的拇趾外翻會造成患者行走上的疼痛與不適,因此若拇趾開始往外側傾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