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悶壞了!登山、露營報復性成長 貪吃連爆多起「毒菇」送醫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期間你也悶壞了嗎?隨著本土疫情降溫,國內近期的登山、健行、露營等戶外活動,又呈現倍數成長,但在野外看到不知名的植物,可別隨手採摘就往嘴裡送!食藥署日前就連續接獲數起衛生局送驗因民眾疑似誤食有毒野菇而引發食物中毒的食餘檢體,一驗通通都是自作聰明誤把「綠褶菇」當成可吃的「白色雨傘菇」或「雞肉絲菇」。

食藥署國家實驗室進一步以分子生物檢驗技術進行DNA物種鑑別後,一一確認這一些民眾誤食的有毒菇類就是「綠褶菇(Chlorophyllum molybdites)」。這也是國內最常的毒菇傷人元凶之一。

食藥署提醒,「綠褶菇」屬中至大型菇菌,是一種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其外表顏色淺不鮮豔,與可食用的「白色雨傘菇(Macrolepiota procera)」及「雞肉絲菇(Termitomyces albuminosus)」相似,常被混淆。

民眾得要牢記在心的是,綠褶菇菌褶初期為白色,成熟後會逐漸轉為灰綠色,且當受損時會轉為褐色,誤食後1到3小時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及脫水等腸胃炎型中毒症狀。

國人野外誤食中毒案件中,「姑婆芋」同樣害人不淺,因為外表與芋頭相似,分辨之道在於,芋頭葉面具有絨毛,葉柄與葉面相接處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遠;姑婆芋則表面光滑,水珠無法凝結,葉柄與葉面相接處與葉子的缺口距離較近,偏偏兩者在野外不容易辨識。

食藥署警告,「姑婆芋」植株全株有毒,含草酸鈣、氫氰酸及生物鹼會使誤食民眾出現喉嚨痛、口腔麻木等症狀,部分患者則伴隨著流口水、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及腹痛等。若民眾因食用不明植物出現生理不適的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

食藥署亦再次呼籲民眾,在野外應遵守「不採不食」原則,避免自行採摘食用不明的菇類或植物。

照片來源:食藥署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陳時中證實「接下來2天都有疫苗來」 想打第一劑的人只剩BNT

健保又漲定?明年健保總額出爐首破8千億 安全準備「見底」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邊有這款藥的民眾注意了!國內又有藥物「出包」要回收。食藥署今(3)日發布最新產品回收訊息,台裕化學製藥廠生產、用於治療胃食道逆流的「〝台裕〞艾適美腸溶錠40毫克」因安定性試驗發現錠劑顏色異常,廠商主動通報共有4批號要回收,共6.5萬顆要下架。而該藥品用量低,在健保資...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許多失去父母或遭受重大變故的兒童及青少年,會被安置到安置機構(育幼院)以得到暫時性的妥善照顧。據統計全台去年兒少收容人數約近3千人,這些兒少過去的恐懼或陰影可能持續影響其身心,根據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少保護中心最近完成的研究發現,高達五成的安...

閱讀詳情 »

▲疾管署防疫人員於桃園市龜山區本土登革熱個案活動地進行孳生源查核。(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桃園又冒本土登革熱!疾管署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為桃園市龜山區迴龍里20多歲男性,於10月26日至29日間陸續出現發燒、臉部紅腫情形,數度就醫,經登革熱NS1快篩...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一口氣公布5例境外移入,分別來自印度、印尼及菲律賓入境,其中3例是「居家檢疫期滿後自費採檢陽性」,不禁讓外界擔心是「防疫漏洞」。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個案在呼吸道檢體時,可能RNA病毒殘留物「驗不出來」,通常必須驗幾次才能驗出來,這一直都是這個樣子。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已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