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惱人溼疹、汗皰疹反覆發作 體溼多熱中醫調理可改善

惱人溼疹 汗皰疹反覆發作 體溼多熱中醫調理可改善

【NOW健康 黃大千/新北報導】時序入秋,氣候由熱轉冷,是溼疹、汗皰疹病人最苦惱的季節。中醫師指出,溼疹、汗皰疹是體內溼毒代謝不良造成,除了靠規律用藥緩解,還要從飲食避生冷,早睡不熬夜做起,才有可能降低症狀反覆發作的機會,維持生活品質。

 

中醫師鄭愛蓮表示,類固醇、抗組織胺是西醫治療皮膚疾病的常用藥物,雖可以迅速止癢,降低發炎反應,但很容易復發。許多病人在接受西醫治療後,自覺效果有限,轉而向中醫求助,希望透過調整體質,來減少疾病復發率。

 

從中醫理論來看,溼疹、汗泡疹多屬於體內溼毒所引起。透過中醫調整體質,讓原本溼多熱多的五臟六腑,在經過內服中藥、外用藥膏雙管齊下,使臟腑循環逐漸回歸正常,整個過程需經一段時間。

 

鄭愛蓮指出,或寒多或溼多或熱多所導致的皮膚疾病,通常不會是單一問題所造成,而是體內好幾個環節出了問題,以致代謝出現異常,造成皮膚紅腫發癢、起水泡。此外,許多病人溼疹、汗泡疹症狀好了沒多久就又復發,追問才知,原因不外乎工作忙碌、飲食不潔,只要一熬夜症狀就上身。

 

鄭愛蓮解釋,身體主代謝的膽經、肝經是在深夜11點至3點運行,如果這段時間沒有睡覺,肝經、膽經就無法正常運行,也就是熬夜不睡,就會影響身體排毒。

 

鄭愛蓮表示,溼疹、汗皰疹是臟腑失衡,元氣不足,無法正常代謝寒溼或溼熱所引發。臟腑失衡可能包括胃腸功能異常,或是肝氣、腎氣不足,肺氣不足導致元氣不足。因此病人應作息正常,不要太累,運動也不要過量,以免消耗過多的能量。上班族也避免過度用腦,少熬夜,以免元氣衰退、消耗腦能量、免疫力下降。

 

溼疹、汗皰疹治療期間,應特別重視患部清潔。病人上藥之前,應先以肥皂清洗淨患部。有的病人汗泡疹長在手指,因為極度發癢而搔抓,導致皮膚皸裂腫脹,只要清潔後擦藥,紅腫就能迅速消退,恢復靈活。清潔患部可用絲瓜絡輕輕刷洗局部厚繭及厚皮,切忌用力過猛導致破皮。

 

鄭愛蓮提醒,溼疹、汗皰疹雖可靠規律用藥、調理體質獲得改善,但病友仍須調整易致病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從源頭根除病因。平時宜少吃生冷食物,多曬太陽,運動流汗後擦乾,但不要游泳。如果忍不住想吃冰,可以選在中午時候吃一點,但在太陽下山後,就不要吃任何冰冷食物。生活規律正常,耐心用藥,絕大多數患者在3個月至6個月後,症狀都會好轉。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大家有「看骨科」的經驗嗎?有鄉民在批踢踢八卦版上發文說骨科每次都只是開止痛藥或開刀 根本沒屁用說骨科醫師每次診療只會說「骨頭沒問題,要不要吃止痛藥」常常被氣到規懶趴火於是釣到了帥氣的自含懶叫骨科大發文回覆意外的點出健保弊病啊!以下引用骨科大的回文 幹,拎杯骨科啦現在出來大家都一直叫我含,阿就真的含...

閱讀詳情 »

醫生說吃藥也不會好! 靠飲食自救的真人實證食譜書   1周養命建議菜單╳6大外食族的飲食關鍵╳60道美味的瘦身食譜 從現在開始執行自救飲食法,向破少年說掰掰!   【專業審訂】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副院長陳俊榮博士 【名人推薦】勇敢抗癌大使 余苑綺、《時報周刊》生活健康資...

閱讀詳情 »

我救回了自己!   「いただきます!(我要開動了)」,雙手合十,這在日劇中常出現的飯桌畫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這再平凡不過的話語,曾經我也以為不過就是日常用語「我要開動了」罷了,偶然機會下,我發現了另一種解讀,第一種意義是「感謝準備食物的人,無論是燒菜、種菜、送菜、把魚抓上來的人等等」,...

閱讀詳情 »

打坐又稱靜坐(西方又稱冥想),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煩惱,去除主觀性的迷惑,是防治疾病、增進健康、修養身心的最佳方法。因為打坐,致心一處,使大腦入於靜定狀態,把散亂的心安定下來,心境達到清凈安祥,氣脈自然暢通。 正如因是子所說:「內功粗者可以祛病,精者乃可成道。」總之,若能如法打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