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惱人溼疹、汗皰疹反覆發作 體溼多熱中醫調理可改善

惱人溼疹 汗皰疹反覆發作 體溼多熱中醫調理可改善

【NOW健康 黃大千/新北報導】時序入秋,氣候由熱轉冷,是溼疹、汗皰疹病人最苦惱的季節。中醫師指出,溼疹、汗皰疹是體內溼毒代謝不良造成,除了靠規律用藥緩解,還要從飲食避生冷,早睡不熬夜做起,才有可能降低症狀反覆發作的機會,維持生活品質。

 

中醫師鄭愛蓮表示,類固醇、抗組織胺是西醫治療皮膚疾病的常用藥物,雖可以迅速止癢,降低發炎反應,但很容易復發。許多病人在接受西醫治療後,自覺效果有限,轉而向中醫求助,希望透過調整體質,來減少疾病復發率。

 

從中醫理論來看,溼疹、汗泡疹多屬於體內溼毒所引起。透過中醫調整體質,讓原本溼多熱多的五臟六腑,在經過內服中藥、外用藥膏雙管齊下,使臟腑循環逐漸回歸正常,整個過程需經一段時間。

 

鄭愛蓮指出,或寒多或溼多或熱多所導致的皮膚疾病,通常不會是單一問題所造成,而是體內好幾個環節出了問題,以致代謝出現異常,造成皮膚紅腫發癢、起水泡。此外,許多病人溼疹、汗泡疹症狀好了沒多久就又復發,追問才知,原因不外乎工作忙碌、飲食不潔,只要一熬夜症狀就上身。

 

鄭愛蓮解釋,身體主代謝的膽經、肝經是在深夜11點至3點運行,如果這段時間沒有睡覺,肝經、膽經就無法正常運行,也就是熬夜不睡,就會影響身體排毒。

 

鄭愛蓮表示,溼疹、汗皰疹是臟腑失衡,元氣不足,無法正常代謝寒溼或溼熱所引發。臟腑失衡可能包括胃腸功能異常,或是肝氣、腎氣不足,肺氣不足導致元氣不足。因此病人應作息正常,不要太累,運動也不要過量,以免消耗過多的能量。上班族也避免過度用腦,少熬夜,以免元氣衰退、消耗腦能量、免疫力下降。

 

溼疹、汗皰疹治療期間,應特別重視患部清潔。病人上藥之前,應先以肥皂清洗淨患部。有的病人汗泡疹長在手指,因為極度發癢而搔抓,導致皮膚皸裂腫脹,只要清潔後擦藥,紅腫就能迅速消退,恢復靈活。清潔患部可用絲瓜絡輕輕刷洗局部厚繭及厚皮,切忌用力過猛導致破皮。

 

鄭愛蓮提醒,溼疹、汗皰疹雖可靠規律用藥、調理體質獲得改善,但病友仍須調整易致病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從源頭根除病因。平時宜少吃生冷食物,多曬太陽,運動流汗後擦乾,但不要游泳。如果忍不住想吃冰,可以選在中午時候吃一點,但在太陽下山後,就不要吃任何冰冷食物。生活規律正常,耐心用藥,絕大多數患者在3個月至6個月後,症狀都會好轉。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與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共同合作之「大高雄地區預防酒駕處遇合作計畫」,歷經3個月緊鑼密鼓的籌備與規畫,終於在107年11月中旬正式啟動,並於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辦理了首場酒精解癮輔導團體課程。酒駕被告機構外輔導 減少後續再犯可能長期以來酒駕新...

閱讀詳情 »

陰雨綿綿、濕冷的冬日,不只心情易感憂鬱,也讓人不禁擔憂身體狀態是否也會跟著受影響?在華人健康網《5914呼叫醫師》服務中,就有網友發問:「聽說冬天日曬不足、維生素D缺乏,免疫力也會跟著變差,真的嗎?」究竟說法是真是假?就讓我們聽專業營養師怎麼說! 維生素D是人體必須「陽光維生素」 這些生活不當習慣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75歲的林伯伯以往健康良好,體檢都沒有發現明顯異常,每天早上都和鄰居好友至附近公園運動,打打太極拳。然而這2年多來林太太逐漸發現林伯伯有記憶力逐漸下降情況。起初只是交代要採買的青菜水果遺漏項目,近半年逐漸惡化,常翻找個人物品遍尋不到。後來更出現早上出門運動後至下午尚未返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寶寶攝取副食品種類多寡與降低過敏體質有關?基隆長庚兒科團隊研究發現,寶寶1歲前被餵食含有易致敏性的副食品種類越多,被檢測出過敏體質的機會越低。此研究結果已刊登於2017年11月份國際知名期刊「兒科研究(Pediatric Research)」雜誌。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兒童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