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想減肥卻無法控制食慾? 2大關鍵原因曝光

想減肥卻無法控制食慾? 2大關鍵原因曝光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你有沒有一樣的情況?每次想減肥,卻又控制不住的暴飲暴食,不僅體重快速增加,也讓身體越來越差甚至引發三高、心血管疾病等,專攻陪胖醫學的王姿允醫師表示,暴食的原因有很多,但除非是基因功能喪失的罕見疾病小胖威利症(Prader-Willi syndrome,縮寫:PWS),不然幾乎都是後天因素造成的,沒有人天生就會過量進食,所以常常要去探索更深層的生理(包括腸道菌相失衡)、心理與社會問題。

挨餓、吃排毒瘦身藥、沒睡好 恐導致「生理性暴食」

有關生理性暴食,先排除病因性,例如甲狀腺跟糖尿病,而是用挨餓或極端的方式減肥(吃餅乾或代餐或斷食),或是用微巨量營養素失衡的飲食法(例如高飽和脂肪、極低碳生酮飲食,容易貧血、缺鈣、蛋白質吸收不良),這些都會造成腸道菌相的失衡,導致飢餓素分泌,產生代謝下調跟身體對營養跟熱量不足時的代償進食現象。

另外也常發生在使用會腹瀉的手段以後。不管你用的是中西減肥藥,或是你吃的是某種標榜酵素或排毒的東西,只要會讓你腹瀉,都會發現在停掉這些藥物產品後,會出現很嚴重的便秘、很頻繁的暴食、或是脂肪累積快速的復胖現象,都暗示當初刺激性緩瀉劑對於腸道粘膜吸收的破壞。

2021年《Nature》期刊有發現極低熱量造成困難梭狀桿菌的增加,而造成腸道壁的通透性增加,而產生腹瀉或是營養無法吸收的狀況,但是在復食後腸道壁修復的過程反而會加倍吸收。因此切記,正常的成形糞便才代表健康的腸道狀態,為了解決便秘而讓自己腹瀉並不會變瘦,反而日後更容易復胖。再來就是嚴重睡眠剝奪的人,有好好睡覺的人,才能讓抑制食慾的激素正常分泌,沒吃飽、睡好、水喝夠的人,都會產生想要進食的生理訊號。

適當的放鬆、活化受體素 避免「情緒性暴食」

這也常發生在有過減肥經驗的人,不一定是因為沒吃飽、沒睡好,而是因為飲食選項有所限制,或是自我要求的心理壓力,以及對體重的得失心,甚至是周邊家人同事的反對或是酸言酸語,造成飲控以外的各種壓力。

越是自我要求高的人,越容易產生焦慮或憂鬱,也越容易因破戒而自我厭惡或放棄,進入惡性循環。我們很容易藉由最簡單的吃來舒壓,是因為身體需要「生存」,壓力賀爾蒙在遠古時代是人類被野獸追趕時會分泌的激素,會加速食物轉化為脂肪儲存,以便跑到沒力氣時有熱量可以使用。

王姿允強調,所以越壓抑不能吃某樣食物,常常身體越渴望能量的儲存,所以適當的「放鬆日」其實不只是為了活化瘦體素,也是一種心理的治療,因為人性本犯賤,戴了牙套就想啃豬腳、吃咖喱飯,越是限制越想破戒,所以飲食控制期間,反而會想吃一些平時不那麼想吃的東西。

暴食反而加重憂鬱、焦慮、恐慌症

當然如果本身就有憂鬱、焦慮、恐慌等疾患,就會因睡眠也不好等等加深暴食風險。何況暴食的食物通常都是高油高糖。研究發現高糖、高脂肪食物造成的發炎反應跟肥胖造成的慢性發炎反應,會藉由通過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影響腦部上的受器,更惡化憂鬱情緒跟行為。

憂鬱焦慮患者 毒素破壞腸道引發「腸漏症」

另一項研究表明,憂鬱或焦慮患者的血液中,跟內毒素LPS結合的抗體比較高,這種毒素在腸道菌破壞時的「腸漏症」常見。於是進入,高糖高脂食物導致慢性發炎、脂肪囤積加速發炎,使腸道菌破壞,造成免疫缺失、發炎持續,接著影響大腦的情緒跟行為,因此藉由飲食改變降低發炎的源頭,讓腸道壁的守門員增加、讓神經賀爾蒙恢復正常運輸都有助於一同改善肥胖、憂鬱症跟失衡的腸道菌相。

很推薦大家去看「大餓」這部國片,演出所有錯誤減肥可能造成的身體跟心靈的傷害,最重要的,它點出很多在減肥中暴食的人,都有很多的壓抑跟「不被愛的自我厭惡」,很多的自我否定,很多的怨天尤人,造成了不斷暴食的惡性循環。可先找找自己暴食的可能原因,希望大家都能在減肥路上得到生理的飽足,跟心靈的不虞匱乏。

文章轉載自Facebook〈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延伸閱讀】

減肥藥放油屁、拉肚子副作用多! 國衛院「奈米控油藥物」助緩解

飲酒會影響增肌減脂消果? 專家告訴你到底能不能喝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64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想要有好心情嗎?腦部所需營養就得要多攝取!秀傳101皇家健康會所營養師林雅恩指出,大腦負責控管協調許多情緒,因此與健康和心情起伏有密切關連,且照顧好大腦的關鍵,即應多攝取富含鈣質、維生素B群、鉻、鋅與鐵質的食物,以及要少攝取含糖量高的食物。林雅恩營養師指出,管控情緒的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女性,因頭疼去藥局買止痛藥,經藥師推薦服用含有咖啡因的止痛藥後,才逐漸舒緩症狀;高雄榮總藥學部總藥師毛志民指出,有研究發現,咖啡因不但能促進胃腸黏膜部位血流增加,也能幫助身體吸收乙醯胺酚。另外,不管是咖啡因、乙醯胺酚都能被肝臟給代謝,加上咖啡因本身可稍微止緩肝臟代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台灣的醫療品質聲名遠播,不少鄰近國家的民眾都會趁著旅遊之便,來台做健康檢查或醫學美容,徹底進廠檢驗維修一番,也因而催生了「觀光醫療」產業的發展。由政府出資建造、民間經營、即將在年底正式營運的臺北國際醫旅(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除了有高階健檢器材磁振造影(MRI),低輻射電...

閱讀詳情 »

世界上許多地方仍堅稱供水系統添加氟化物可預防蛀牙,其實使用天然椰子油代取代氟化物是更好的方法。阿斯隆理工學院 (AIT) 研究人員就發現,椰子油能有效抑制造成齲齒及口腔感染的壞菌,且不會造成副作用。研究團隊在椰子油及其它幾種油類中添加酵素,模擬這些油類被消化處理的過程,接著把這些油加入幾串菌株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