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慢性病族群宜重訓 中醫師:幫助控制疾病

慢性病族群宜重訓 中醫師:幫助控制疾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近年來中高齡族群的訓練風氣慢慢盛行,但許多民眾會質疑自己有慢性病是否還能接受訓練?中高齡常見的疾病,就是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泌尿問題,當然還有退化性關節炎、肌少症、骨質疏鬆等問題。安南醫院中醫部陳柏瑋醫師表示,不但可以訓練,透過肌力體能訓練還大大有好處,可以改善病情。

第二型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無法進入肌肉

身為中醫師的陳柏瑋,同時還是肌力與體能的教練,他指出,已確診有三高的患者不建議自行停藥或拒絕常規醫療,但目前有大量科學文獻證明,運動,尤其是自由重量訓練,對三高都有大量幫助。葡萄糖要進入細胞需要胰島素當訊號,中高齡常見的第二型糖尿病,主要是肌肉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導致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久而久之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就會過高,濃度過高對周邊組織及神經系統會產生慢性傷害。

高強度運動消耗肝醣 肌肉從血糖中吸取能量

西醫會有很多方法及藥物來控制血糖,但同時也會建議運動,如重量訓練這類高強度運動,運動後肌肉細胞會將葡萄糖通道移動至細胞膜上,此時不需要胰島素當訊號就能達成,細胞膜上的葡萄糖通道變多會讓血糖快速被吸收到肌肉中,陳柏瑋醫師解釋,因為重訓時會消耗肌肉中的肝醣,肌肉會很飢渴,極需能量與糖分,這時就會產生上述反映而大量消耗血液中的血糖。

台灣中高齡訓練意識未抬頭 女性偏好瘦弱身材

肌少症是2019年起老年醫學中最熱門的一個詞,以前並不認為肌肉流失是一種疾病,但近期研究發現肌肉功能比我們想的還要多,陳柏瑋醫師說明,肌肉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內分泌腺體,尤其在運動過後肌肉會分泌很多抗發炎的激素。當然除了內分泌功能外,肌肉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使身體活動。

跟歐美國家相比,台灣中老年人肌肉流失算是普遍的現象,且好發年齡越來越年輕化。因為台灣的教育制度,從高中過後可能就很少上體育課,加上文化及意識都尚未抬頭,臨床上曾遇過20幾歲女性肌肉過少,尤其台灣女性被媒體吹捧的形態上的美感給限制住,產生社會體型焦慮,讓女性習慣追求竹竿身形,對健康都有害。

規律肌力訓練 有助於控制血糖

當一位中高齡的糖尿病患者,開始有規劃、規律的肌力訓練計畫,建立起基本動作控制、關節活動度、基礎肌力,開始正式舉起重量時,對他的血糖控制就已開始產生效果,陳柏瑋醫師建議,只要願意開始,無論重量多重,只要有訓練動機都是好事。

【延伸閱讀】

中醫師推廣肌力訓練 五臟平衡還補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5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癌症不可怕,打敗癌症魔王,就在轉念,由悲轉喜!奇蹟醫師陳衛華曾經先後罹患3種癌症,但是,憑著樂觀的信念與毅力,以及靠著5大策略抗癌成功,回歸均衡飲食、保健輔助品、運動與身心靈調養,戰勝癌症,人生變得更健康!(攝影/江旻駿) 醫師罹患3種癌症不被打倒 燃起抗癌的鬥志 現年64歲的心臟內科名醫陳衛華,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年約60歲的婆婆,痔瘡經常性腫痛與出血,聽了親友建議做了痔瘡結紮手術,半年後仍反覆發作。原本擔心是大腸癌導致出血,就醫進一步檢查發現沒重大問題後鬆了一口氣。在醫師建議下,改善了嗜吃辣、不運動的不良習慣,也接受多吃蔬果的提議;醫師同時給予藥物治療,令出血與腫痛症狀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位76歲的李爺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平時經常出現心悸的症狀,但由於早已習慣而延誤就醫,直到近期回診時再次心悸發作,醫師立刻為他安排24小時的心電圖,結果發現,一天當中居然有高達七成的時間,心跳都是不規律的,透過心臟超音波更顯示,左心耳內已出現血栓;所幸服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第11屆台北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將於8/24~8/27在世貿一館舉辦;此次展出是以「科技智能、創新體驗」為核心精神,結合最新健康產業科技趨勢,以整合產業資源、滿足分眾族群為策展方向,展會打造六大展區,包含「食在健康區」、「穿戴健康區」、「居住健康區」、「行動健康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