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慢性腎臟病患冬季健康威脅 火鍋、補品怎麼吃才安全?

慢性腎臟病患冬季健康威脅 火鍋 補品怎麼吃才安全?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慢性腎臟病患者隨著腎臟功能逐漸退化,體內的水份代謝、電解質、酸鹼值會逐漸失去平衡。高雄市立聯合醫院腎臟科張銘珊醫師提醒,除了醫院處方藥物的作用,飲食上也需要多加留意,才能避免嚴重水腫或是致命性的高血鉀發生。然而冬天是吃火鍋和進補的季節,對慢性腎臟病的患者恐是一大考驗,要怎麼吃才安全?

低鈉飲食:減少心臟、腎臟負擔,避免水腫、血壓上升

您是否有半夜吃完泡麵,隔天早上起來臉部水腫的經驗?食入含鈉量高的食物會增加滯留在體內的水份,尤其心臟或是腎臟功能不良患者,他們對鈉的代謝機能有障礙,無法把體內過多的鈉排出。張銘珊醫師指出,當體內的水份過多,就會造成下肢水腫和血壓上升,嚴重的話則造成肺水腫,可能會有呼吸喘、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等問題發生。

張銘珊醫師強調,由於慢性腎臟病患者的排鈉功能下降,飲食上就需限制食入的鈉含量。腎功能不全者,每日鹽分的攝取建議大約兩克左右。含鈉量高的食物包含:食鹽、醃製食品、醬油或番茄醬等調味品,需減少食用。湯品(包含火鍋或補品的湯)因長時間熬煮,濃度較高,鈉含量也容易偏高,應盡量避免。

低鉀飲食:避免致命性心律不整

鉀離子主要調節人體內的神經功能和肌肉活動,正常範圍是血清濃度3.5到5.5mmol/L,高於5.5mmol/L定義為高血鉀。張銘珊醫師表示,腎臟是鉀離子主要的排泄器官,腎功能開始惡化的時候,鉀離子的排出就會受到阻礙。鉀離子些微上升時,身體不見得會感到不適,但可能有輕微的四肢無力或麻木的感覺。當嚴重高血鉀發生,將影響到心臟收縮功能,會出現心律不整,嚴重則心臟麻痺導致死亡。

因此腎功能不佳的患者需限制鉀離子的攝入總量。食物通常都富含鉀離子,例如綠色蔬菜、部分的水果,但經過處理和烹調仍然可以安心食用。高鉀的水果包括:草莓、奇異果、小番茄、木瓜、鳳梨、香蕉、火龍果。果汁和乾果類食物會濃縮水果裡的鉀離子含量,因此吃原型的水果較為安全。綠色蔬菜,如菠菜、地瓜葉、芥菜,可以先川燙過再油炒,就可以減少鉀的含量。需要注意的是,市售的「低鈉鹽」或「薄鹽醬油」就是用鉀離子代換原本的鈉,也容易導致高血鉀。中藥和生機飲品裡的鉀含量也可能較高,應避免食用。

低磷飲食:預防骨質變化、組織血管鈣化

張銘珊醫師表示,腎臟也是調節血中鈣和磷的主要器官,當腎功能開始退化,鈣磷的代謝就會異常,活性維生素D會缺乏,影響副甲狀腺功能。這些異常會讓體內的鈣和磷沈積在不正常的地方,如:血管或軟組織上,產生心血管疾病或關節鈣化。另外骨骼的再吸收和再合成也會產生變化,讓骨頭變得不再健康,患者可能會感覺骨頭痠痛、肌肉無力,嚴重可能骨折。這些礦物質和骨頭代謝的異常就是我們所通稱的「腎性骨病變」。

為了避免上述狀況的發生,張銘珊醫師建議應少吃含高磷的食物以及配合磷結合劑使用。理想上,每日飲食含磷量1000到1200毫克是所能攝取的極限。通常食品添加劑的磷含量特別高,像是市售的零食、醬料、汽水,火鍋裡的餃子類、黑輪等,應避免食用。其他高磷食物包括:海鮮、內臟、堅果、全穀,應酌量攝取。藥物部分,在每次用餐中服用磷結合劑可減少食物中磷的吸收;磷結合劑如鈣片、鋁片、或不含鈣鋁的磷結合劑如磷減樂、碳酸鑭、檸檬酸鐵。

【延伸閱讀】

常水腫又血壓高? 小心是慢性腎臟病徵兆

洗腎缺營養死亡率高 靠這個全面補充「三大營養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邱倢芯報導)現今醫學發達,慢性疾病仍是威脅市民健康的隱形殺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慢性疾病的基本特質為「症狀不明顯」、「持續時間長」、「容易引起各種併發症」,甚至會造成死亡,嚴重影響個人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惟有借助「定期的健康檢查」才可發現,絕對不可以認為自己沒有症狀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邱倢芯報導)臺北市公園內游泳池是民眾常去的運動休閒場所,尤其炎炎夏日暑假期間更是民眾消暑及家長溜小孩的好去處,為使民眾享有無菸健康的運動休閒環境,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暑假期間針對公園內游泳池加強菸害防制稽查,於暑假期間針對全市公園內17座游泳池加強稽查共54次,計取締2件違規。尊重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邱倢芯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有效預防各種慢性疾病,促使民眾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自88年起即配合中央推動社區健康營造業務,希望將健康元素帶入社區每個角落,有別往年的健康競賽,在106年8月辦理「社區健康營造飲食運動創意競賽」,共計38組隊伍275人參加。社區影像紀錄 挖掘長輩健康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30歲的翁太太,產前兩周開始莫名咳嗽,雖然寶寶順利出生;但產出胎盤時,用力咳嗽竟將胎盤直接噴出,且持續嚴重喘氣、咳嗽,完全無法平躺休息。經檢查確診為周產期心肌病變,住院治療5天才康復。藥物治療 回復心臟輸出功能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張銀光指出,該病患檢查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