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慣性下巴脫臼 一打噴嚏就「掉下巴」

慣性下巴脫臼 一打噴嚏就「掉下巴」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0歲的阿勇(化名)長年來飽受「掉下巴」之苦,原來他有習慣性的「下顎骨脫臼」,也就是下巴脫臼。常常只要嘴巴一張大,或是打個哈欠,下巴就脫臼了,幾乎一兩個月發生一次,後來日漸頻繁,甚至曾早上才把下巴歸位,晚上就脫臼。收治病例的豐原醫院牙科主任黃廷芳表示,患者是顳顎關節習慣性移位,應該以治本的角度來治療,最後以手術矯正顳顎關節問題,患者終於能正常張嘴,不再受到下巴脫臼困擾。 患者因為慣性下巴脫臼,因此嘴巴只能張開2到3公分,講話也講不清楚,吃飯也得小口慢慢吃或吃流質食物,也因為如此,整個人形態消瘦。此外,還曾因為下顎脫臼未即時處理,使腮幫子腫起來,還一度被誤以為是口腔感染造成。讓人最害怕的是,如打噴嚏、打哈欠等難以控制的反射性動作,也可能讓下巴脫臼。 黃廷芳說,造成顳顎關節習慣性位移的原因,包括骨骼結構問題或韌帶彈性變差。患者是因為上顎前區長期缺牙,下顎不自主會往前,韌帶彈性較鬆,加上「關節前隆突」太突出結構也出現問題。而張口的時候,會讓下顎關節頭往前滑,正常來說,閉口時應該復位,但卻被突出的骨頭卡住而無法歸位,造成下巴脫臼。 為了改善治標不治本的狀況,患者接受下顎關節成形術,加上關節前隆突切除術,才解決下巴脫臼問題。手術之後,患者不曾再發生下巴脫臼,而且現在吃東西已經可以恢復正常,並且能放心的開口大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36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林同學,某次在籃球比賽中跳耀,因著地不穩不慎扭傷膝蓋,後續兩個月,不僅行走時常感到膝蓋內側疼痛腫脹,甚至也感到膝關節卡卡,得需休息一下才能伸直,就醫後檢查,確診為膝內側半月軟骨破裂。半月軟骨受損 恐埋下肌肉萎縮危機大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官法全醫師指出,半月軟骨是位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高泌乳素血症多發生於年輕女性,是臨床上常見的腦下垂體疾病,通常前期會出現生理期不規則情況,一旦泌乳激素濃度飆高到300 ng/ml以上,就恐有乳漏情況,影響日常生活。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怡文指出,高泌乳激素血症並非惡性疾病,若經核磁共振未出現巨泌乳素瘤,...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希望讓民眾端能有夠透明醫療費用資訊,同時合理化收費狀態,衛福部健保署6月8日公告8大類自付差額醫材價格上限,遭到醫界強烈砲轟,總統蔡英文直接標達關切,部長陳時中允諾重新召集各界討論,健保署24日發出新聞稿,廢止6月8日公告,未來朝向各醫學會自行制訂「極端質」管理。 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5歲張伯伯,因右臉頰感到刺痛且紅腫,起初先至急診打消炎止痛針,也赴診所拿特效藥,但症狀遲未好轉,直到耳朵異常疼痛無法入眠,某天早上發現無法控制嘴巴肌肉,右眼也閉不起來,「有如小中風的症狀」而到醫院就診;發現帶狀皰疹侵犯第七、八對腦神經,但因沒能及時治療,即便藥物治療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