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憂鬱症病患親人、患者與研究者三種身份的告白,和你分享憂鬱症的7個常見問題!

憂鬱症病患親人 患者與研究者三種身份的告白,和你分享憂鬱症的7個常見問題!
從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到韓國女子團體f(x)的雪莉,這幾年常聽到有名人因為憂鬱自殺而離開我們,為什麼憂鬱症這麼可怕?
我的至親曾經罹患憂鬱症超過6年,而我在高中時期也曾經歷過3年的情緒障礙,腦中曾有一個聲音和我說:「結束,就沒事了」,這是沒有罹患憂鬱症的旁人無法想像的恐怖!
這也是為什麼讀研究所期間,我選擇進行憂鬱症的研究,碩士到博士班的研究也差不多10年,但是我並非精神科醫師,也非心理諮商師,在這篇專欄中並不會講到診斷與治療。
單純就研究者、親人與患者的角色和大家分享憂鬱症,也以營養師的角度和大家簡單分享如何用吃的預防憂鬱症。

憂鬱症到底是心理疾病或生理疾病?

憂鬱症病患親人 患者與研究者三種身份的告白,和你分享憂鬱症的7個常見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很不專業,如果真的要分類,憂鬱症是帶有實質「生理病變」的心理疾病,在憂鬱症患者的腦中,海馬迴、杏仁核等掌管情緒的腦區,有體積較小、神經連結密度較低的現象。
也有許多研究發現有些患者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代謝速度提高,導致神經傳導有問題。
簡單來說,憂鬱症患者再也想不起「快樂」,喜歡做的事情也無法勾起開心的感覺,所以可以想想輕率地鼓勵他會有用嗎?

憂鬱症只是情緒低落,過幾天就會好了吧!

憂鬱症病患親人 患者與研究者三種身份的告白,和你分享憂鬱症的7個常見問題!

憂鬱症帶有實質生理病變,在精神科診斷手冊中也有明確的診斷指標,透過藥物、心理諮商等等療法都需要好一段時間才能讓神經連結長回來,真的不是單純短期情緒低落而已。

憂鬱症會不會遺傳?

會!若是基因帶有特定的多型性突變(學術稱為單一核苷酸多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有可能會導致腦部發展有些差異,這樣的族群會更容易受到壓力而誘發憂鬱。
若帶有多型性突變的DNA也遺傳給下一代,自然而然下一代就容易因壓力而導致憂鬱。再加上這樣的下一代可能會生活在有憂鬱症患者的家庭中,家庭環境的壓力也會比一般族群高,自然就容易有憂鬱的風險。

家庭關係不佳會不會提高憂鬱症風險?

憂鬱症病患親人 患者與研究者三種身份的告白,和你分享憂鬱症的7個常見問題!

會!許多研究發現經歷家暴的小孩,長大後憂鬱的風險比起正常家庭的小孩高出數倍!若家裡有憂鬱症的親人,也會因為相處壓力、生活緊繃等等問題而提高憂鬱風險!

憂鬱症容易復發嗎?

憂鬱症超容易復發!!每個國家的研究結果不一,我看過最高的5年復發率可以達到70%!重點都在於「壓力源」沒有去除,除了治療以外也要移除「壓力源」,才能降低腦部因為壓力而有再次損傷的問題。
不過,發現和移除壓力源是最難的,我的朋友是因為考上高考,瞬間移除了家庭期待的壓力、自我期待的壓力與對未來生活惶恐的壓力。
而我的家人是因為貸款還完了,移除經濟的壓力,同時我也上了大學,移除了親人照護我的壓力,再搭配藥物與心理諮商才「痊癒」。

吃什麼可以抗憂鬱?

憂鬱症病患親人 患者與研究者三種身份的告白,和你分享憂鬱症的7個常見問題!

以現在的研究而言,很難斷定食物可以「治療」憂鬱,大概只能說吃足夠或補充特定營養素,可以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在我過去研究的歷程中,看過比較有科學實證的食物有「魚油與w-3脂肪酸」、「維生素D」、「蔬果與膳食纖維」、「特定益生菌」、「茶」、「咖啡」、「辛香料」。
過去好食課有寫過相關專欄,可以點擊連結了解喔
最後,如果你身旁有憂鬱傾向的親友,真的不要輕易地和他們說「加油!」、「看開點!」、「你還好嗎?」。憂鬱症患者可能只會和你說 I’m fine!,但腦中的小惡魔卻對著自己說 But I wanna say goodbye
我們要做的是就是保持「病識感」,帶著憂鬱傾向的親友尋求醫師協助,更學會「傾聽」,不要隨意地鼓勵、反駁與責備,做到這些事情其實就可以好好幫助憂鬱症的親友了!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35歲的張先生,平時熱愛運動又從事業務工作,時常曝曬在大太陽下,自認身體狀況健康,直到去年後腦的頭皮長出一顆黑痣,且異常搔癢;不料,不慎抓傷後血流不止,至醫院檢查竟發現,罹患致死率極高的黑色素細胞癌。收治患者的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張義芳指出,去年7月該患者經切片檢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許多兒童不會吞藥,家長都會要求藥師將藥丸磨成藥粉,好免去小孩吞藥的困擾,也方便餵食;不過,藥師提醒,藥丸磨成粉不但容易影響品質,若磨藥的器具不乾淨更會造成藥品汙染,且藥粉通常具有濃濃的苦味,會讓小孩更不想吃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李美珊指出,藥丸磨成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全球邁向人口老化趨勢,台灣也不例外,根據內政部統計發現,2012年底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高達256萬人,占全國人口約11.15%。隨著人口老化,罹患失智症的患者比例也提高,台灣失智症患者已超過17萬人。營養師強調,透過正確的飲食,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目前失智症分為兩...

閱讀詳情 »

教室、團體中總是有些人默默坐在一旁,不愛出鋒頭,讓人一不小心就忽略了他們。但這種「內向」特質也使他們與眾不同,甚至博得他人的信任與喜愛,你注意到了嗎?他們具有以下5種特質。1.一個好的聆聽者一群人在一起高談闊論時,害羞的人常常只是安靜聆聽、一語不發,相對於那些侃侃而談者,簡直像是空氣一般。但你以為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