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憋尿真要命 嚴重引發敗血症 《健康2.0》提醒您多喝水多上廁所

      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每到連假遇到大塞車,這時突然想上廁所,但苦無地方解決,只好憋尿,而這一憋,就憋出了大問題!因為憋尿會引發敗血症、腎發炎、甚至膀胱癌,如果頻尿、尿失禁,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想笑不敢笑、想咳不敢咳,必須倚賴尿管過日子。《健康2.0》邀請醫生專家告訴您,憋尿為什麼很危險!

      有位媒體主管,下班後好友聚餐,回家的路上塞車,一路憋尿,高架道路上又沒地方解決,憋到家才解放,沒想到當晚開始發燒、兩隻腿酸痛得不得了,緊急到醫院求診,檢查後發現是尿道感染,白血球飆到兩萬,醫生擔心會併發敗血症,要求立刻住院,培養細菌,打抗生素、打點滴。這位主管發燒三天才退,住院一周,白血球才恢復正常。

      什麼是憋尿?彰基泌尿外科醫師張進寶表示,膀胱是由肌肉組成,除了內層的黏膜和外層的漿膜,膀胱壁的中層有大量的平滑肌纖維整齊排列,形成逼尿肌,這些肌肉幫助身體把尿液逼出來。當我們努力的憋尿時,逼尿肌就會變得鬆弛,括約肌則收緊,防止尿液流出。

憋尿真要命 嚴重引發敗血症 《健康2.0》提醒您多喝水多上廁所

      張進寶醫師指出,人體膀胱容積大約在500至600cc左右(大概一瓶飲料的容量),約200cc就有尿意,曾有病人小便解不出來,導出超過1000cc的小便,雖然膀胱可以裝這麼多水,但不要常憋尿,減少尿液停留在膀胱的時間,並藉著排尿沖出泌尿道細菌,降低感染機會。常憋尿,會使尿液停留在膀胱,成為病菌生長溫床,一旦憋過頭膀胱無力、頻尿、尿失禁都會上身。

憋尿真要命 嚴重引發敗血症 《健康2.0》提醒您多喝水多上廁所

      營養師黃淑惠指出,高血壓患者憋尿很危險,高血壓患者通常就是靠利尿劑來下血壓,如果常常憋尿不利血壓調節。更進一步地說,高血壓患者憋尿時,情緒比較處於緊張,這個時候交感神經比較興奮,所以長期的交感神經興奮,就會導致血壓更容易上升。

      中醫師鄒瑋倫說,平常診間尿道炎的患者非常多,而且年紀很輕,多是24至27歲左右女生,前陣子女生流行穿緊身內搭褲,悶住又長時間坐在辦公室也不覺得口渴,一忙碌起來,常常忘記喝水。女生忍力又很強,曾經有位20多歲女生來看病,給我看了她早上的尿裡竟然有血塊,血塊應該來自尿道,才知道她長期憋尿,且容易腰痛,後來我建議她去婦產科看病,才解決問題。

尿道發炎兩大主因:憋尿 水喝太少

      張進寶醫師表示,憋尿、水喝太少,是尿道發炎兩大主因;「憋尿」就是小便積在膀胱,裡頭一攤死水容易滋生細菌造成感染。另一個是「水份攝取不足」,因為正常的腎臟製造小便,必須要喝水讓下水道順暢,否則容易孳生細菌。大約80至90%的泌尿道感染是來自於直腸的「大腸桿菌」造成,導致細菌逆行往上到膀胱、輸尿管、腎臟,產生泌尿道感染。

      張進寶醫師指出,泌尿道發炎,通常會出現尿急、頻尿、小便痠痛、下腹脹痛、後腰痠、血尿或甚至發燒的症狀,雖然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出現,但只要有二至三種症狀同時出現,就要高度懷疑是不是泌尿道發炎,尤其發燒時更要留意,嚴重時可能演變成腎臟發炎,若是長久不予理會,或是吃藥不完全而反覆發炎,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腎功能損傷。

憋尿真要命 嚴重引發敗血症 《健康2.0》提醒您多喝水多上廁所

  醫師專家建議,平常千萬不要憋尿,例如當你在追劇時,以及要攝取足夠的水份,依據個人工作性質、場所,每天排汗量等水份消耗量而調整喝水量,每天約要喝1,500至2,000cc左右的水,或者以達到每天小便量1,500cc為參考。節目中還將告訴您吃什麼食物可以預防泌尿道感染,以及日常生活要注意的保健之道。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TVBS 56頻道,每週六、日晚間9點《健康2.0》!

相關推薦

▲癌症治療需醫病雙方討論最佳治療方案。(示意照非當事人/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忽略定期追蹤B肝,55歲的莊先生最終發現肝臟冒出一顆腫瘤,且因位置靠近下腔靜脈,肝癌細胞一路轉移到腦部及肺部,肺部大大小小佈滿數十顆腫瘤,歷經各種治療,病情仍在半年後復發,所幸透過免疫療法治療6次...

閱讀詳情 »

▲食藥署發布預告「液蛋衛生標準草案」及「液蛋產品標示規定草案」。(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2年前曾爆發供貨大蛋商將發霉蛋、發臭蛋,通通混打成液蛋販賣的「黑心蛋」事件,讓液蛋管理蒙上陰影,食藥署在找來產官學各界討論之後,今(30)日正式預告訂定「液蛋衛生標準...

閱讀詳情 »

▲現代人生活周遭感熱紙無處不在,幾乎天天都可能會接觸到雙酚A。(照/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購物拿發票、ATM提款明細甚至到銀行、醫院排隊抽號碼牌,感熱紙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就提醒家長,除了一般人熟知的塑膠材質外,其實這些電子發票、信用卡簽帳單等...

閱讀詳情 »

近日發生民眾旅遊時從境外感染麻疹,並將疫情傳回台灣的消息,尤其麻疹是一種高傳染性的疾病,很容易藉由空氣與飛沫傳染,到底該如何預防?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主動接種MMR疫苗是預防麻疹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幼兒應主動接受常規的MMR疫苗接種,以增加身體的保護力;若成人需前往流行疫區時,也建議諮詢旅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