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懷孕如何避免類風濕性關節炎大爆發!

懷孕如何避免類風濕性關節炎大爆發!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懷孕擅自停藥  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大爆發 !

三十二歲的小瑜(化名)原本很規律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結婚懷孕後,讓她對服用的藥物開始產生戒心,甚至也不願意回診;原本以為病情會因為懷孕而有所緩和,沒想到卻跟一般孕婦不一樣,懷孕初期反而出現關節腫痛大爆發。經家人勸說後回醫院就醫,經醫師調整適合孕婦患者使用的生物製劑,病情才獲得改善,也因為持續接受規律治療,後來順利產下一名健康寶寶。

免疫系統疾病破壞關節 延誤治療恐變形失能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宋婉瑜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一種免疫系統的疾病,因為免疫細胞產生誤把關節細胞(特別是以關節滑液囊為主),當成外來物質予以攻擊,最後因為長期慢性發炎造成關節的破壞。

宋婉瑜醫師指出,類風溼性關節炎雖然攻擊以手指、腳趾等小關節為多,但全身的關節都有可能成為攻擊對象,甚至還會伴隨著疲倦、低溫微燒等狀況,如果沒有治療或是不積極控制,平均十到二十年間關節就會被破壞殆盡,甚至變形失去功能影響日常生活。

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女性 四成患者併發關節外症狀

根據台灣的統計,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好發於女性,是男性患者的三倍。宋婉瑜醫師說明,罹病主要原因可能跟基因有關,如果再加上環境因子的刺激例如抽菸,更有可能加速發病機會。「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攻擊關節為主,但統計顯示,有高達四成的病患會有關節外的症狀。」宋婉瑜醫師說,這個疾病屬於全身性發炎疾病,很多器官會伴隨出現發炎狀況,像是乾燥症、間質性肺炎、心包膜炎、腕隧道症候群、骨質疏鬆、血管炎、皮膚結節、虹彩炎、鞏膜炎及貧血等等的症狀。

目前台灣是以美國、歐盟風濕醫學會在2010年所公布的診斷標準來定義疾病,比較重要的指標像是發炎位置、關節腫痛數目和有無連續六周以上病程;此外也會進行抽血看看發炎指數有無偏高、類風濕性因子或環瓜氨酸自體抗體有沒有出現陽性等等。宋婉瑜醫師說,目前治療上以藥物為主,特別是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的使用,希望能在三到六個月內,讓患者可以進入到低活動度或緩解的疾病活性。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避免類風濕性關節炎惡化不二法門

「除了傳統藥物之外,現在生物製劑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宋婉瑜醫師解釋,生物製劑是針對免疫系統造成關節發炎的致病路徑中的細胞激素加以抑制,在台灣,健保給付藥物予中重度以上的患者,研究顯示,疾病有效控制率可以達到約七成。不過,由於藥物走的是免疫系統控制,因此在一些慢性感染像是肺結核、慢性肝炎的病患,使用上要特別注意。宋婉瑜醫師也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病程是一個慢性發炎過程,只有及早發現與治療、控制,才能把關節被破壞的機率降到最低,避免影響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2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65歲的陳伯伯因為解便困難,到醫院求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在乙狀結腸有個3公分的腫瘤,電腦斷層確定沒有其他器官轉移後即接受手術切除,術後病理報告發現23顆局部淋巴結中有5顆有癌細胞轉移,腫瘤科醫師評估需要接受6個月的輔助性化療。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楊明翰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08年曾發生民眾於路邊採摘野菇食用後死亡,食餘檢體經檢驗為綠褶菇。」近年來食藥署也常接獲民眾誤食綠褶菇的案例,大多是因到野外遊玩時,隨意摘採野外植物食用所致;根據食藥署歷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最常誤食的菇類和植物,就是「綠褶菇」和「姑婆芋」!綠褶菇和姑婆芋都有毒 誤食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對非臺灣籍的夫妻,太太兩年來仍無法自然受孕,期間更經歷了一次流產,一度也因長輩期盼「傳宗接代」,讓夫妻與婆媳之間的關係變得緊繃,經就醫檢查,才發現先生患有染色體平衡易位問題,導致胚胎不健康,容易流產,因此夫妻決定跨海求助花蓮慈濟醫院,經醫師經過胚胎著床前的染色體篩檢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智慧科技的時代來臨,恩主公醫院自民國106年積極投入布局智慧醫療,與科技公司攜手合作以先進科技技術輔佐醫療服務,建構以人為本的智慧醫院。在經過雙方多年的努力下,恩主公醫院門診大樓將於25日舉辦開幕典禮,啟用三項創新智慧醫療服務「ICD-10 CM 智能推薦」、「遠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