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懷孕打新冠疫苗安全嗎? 醫:孕婦施打可提升胎兒防護力

懷孕打新冠疫苗安全嗎? 醫:孕婦施打可提升胎兒防護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日本土新冠疫情大爆發,一名28歲的小花(化名)與丈夫在疫情尚未爆發時,就決定接種疫苗,沒想到打完疫苗後,小花覺得全身發熱且疲倦想睡,原以為是打疫苗的副作用,但經過幾天休養後情況沒有緩解,經丈夫協同至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是懷孕了!夫妻倆開心之餘也開始擔心,新冠疫苗是否會對懷孕的媽媽或胎兒造成危害?

準媽媽打疫苗 一人施打兩人同享

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中心負責人李世明醫師表示,根據國外報告指出,孕婦接種疫苗時,發生副作用的機率與一般人無異。另外,有的孕婦會擔心發生血栓的問題,李世明醫師說其實不用過度擔心,因為以目前數據來看,血栓的發生機率僅十萬分之一,但施打疫苗對孕媽咪防疫都有很大的幫助,在利弊衡量下,仍然建議孕婦施打新冠疫苗,一旦媽媽體內產生抗體,少數抗體會經過胎盤給寶寶,讓寶寶在出生後三個月內仍有防護能力。

疫苗種類多 醫:正確施打更有效

李世明醫師進一步說明,台灣目前的新冠疫苗主要是已經在施打的AZ疫苗,及近期會進來的莫德納疫苗,其中AZ疫苗是DNA疫苗,它以腺病毒為載體,人類施打後身體會產生抗體,但它產生抗體的時間較為緩慢、效果不錯且副作用也不大;而莫德納疫苗是mRNA疫苗,經奈米顆粒化後打入人體,經免疫細胞辨識吞噬後可快速產生抗體,根據科學數據顯示,它的效果較佳且副作用更少。

因疫苗資源不足,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李世明醫師建議可以分三類群體施打不同的疫苗,才能發揮疫苗的最大功效:第一類為孕婦以及18~50歲的年輕族群,建議可以接種莫德納疫苗,降低產生血栓的副作用;第二類為50歲以上的長輩,則可接種AZ疫苗,根據研究指出,在接種完第一劑疫苗後,保護力就可達60~80%;第三類則是曾經接受過器官移植,並在使用抗排斥藥物的患者,由於抗排斥藥物的關係,患者在施打疫苗後,產生抗體的效率會較差,因此這類群體如果施打完第一劑疫苗後,若發現抗體表現不好,建議在施打第二劑時,可以使用另外一種疫苗,由於不同種類的疫苗,產生的抗體作用機轉不同,能增加患者產生抗體的機率,進而獲得保護力。

準媽媽不擔心 減少外出降低染疫風險

李世明醫師提醒,準媽媽們其實不用太過擔心,只要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勤洗手、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並減少外出活動,就能降低染疫的風險,倘若真的不幸確診染疫,也千萬不要驚慌,應配合政府單位儘速就醫,才是保護自己又保全孩子的好方法。

【延伸閱讀】

新冠確診孕婦插管生產 台北慈濟跨科剖腹保全母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3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五月報稅季壓力大!上班族需勒緊腰帶度過報稅季,個個上緊發條「挫哩等」!更有感的是這群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包含潰瘍性結腸炎或克隆氏症患者。有研究顯示,壓力會加重腸道發炎,使腹痛、腹瀉、血便症狀加劇,可能一天就會跑廁所多達數十次,不僅影響工作,生活及親密關係也「腸」受阻!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68歲王老先生,某日剛要從沙發起身時,突然感到天旋地轉,手也抓不到可以扶的東西,因此不慎跌倒,第一天雙膝黑青、腿有些無力,第二天卻再也站不起來,在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骨科醫師陳建龍門診檢查下發現,其膝蓋髕骨粉碎性骨折位移,隨後立即安排開刀,經鋼釘內固定手術,術後穿著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根據統計,5%到10%學齡童有尿床問題,很多小孩不敢到朋友家過夜,因為怕尿床被發現。卻有些家長觀念錯誤,以為尿床不用治療,長大就會好,導致孩童尿床時,怕被責備或同儕取笑而不敢說,心理創傷與自卑可想而知。亞太兒童泌尿醫學會楊緒棣理事長說,收治過許多案例中,常看到這些孩子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七十歲的李太太,曾因心血管疾病放過支架,也因糖尿病長期吃藥控制,無抽菸及染髮習慣,但長期服用中草藥,去年突然發生無痛性血尿,經膀胱鏡切片診斷為侵犯性膀胱癌,轉診至臺中榮總。由於李太太不希望接受膀胱全切除,以及術後的腹部腸造廔尿液引流,泌尿外科裘坤元主任決定採取化療及免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