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戶外戴口罩運動 醫:建議慢性疾病患者與醫師討論確保安全活動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面對疫情三級警戒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達到戴口罩運動又不缺氧昏倒,新竹臺大分院復健部林孟廷醫師提醒,戴上口罩運動並不會影響一般健康成人的運動表現,民眾若是本身有心肺疾病或是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建議運動前先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本身病況的安全方式,才能確保安全的活動。

林孟廷醫師提醒,若是想要從事健走、跑步或是騎腳踏車等戶外運動,請民眾仍要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三級警戒規範,建議民眾戶外運動時,出門前多帶一兩個備用口罩,在運動汗濕後,勤加更換口罩,以確保自己的口罩仍有保護作用。

隨著天氣日漸炎熱,戴著口罩跑步實在不舒服,上個月還有民眾戴口罩夜跑昏倒的新聞,民眾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達到戴口罩運動又不缺氧昏倒,林孟廷醫師表示,這則新聞中未提及男子是否本身剛好身體不適或是有其他慢性疾病造成暈厥,然而,根據美國胸腔學會年鑑(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的文獻回顧研究指出,健康的成人戴著口罩運動的所有心跳、血壓、呼吸等生理指標,與運動者主觀感覺疲勞指數其實都差不多,甚至在很高強度下的運動也是如此。

林孟廷醫師表示,若是本身是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病人,因為疾病所造成的呼吸阻力較高,戴上口罩後運動,確實可能因為呼吸阻力增加與通氣的下降,造成持續性缺氧與血中二氧化碳濃度累積,進而刺激了身體產生呼吸代償而更喘,影響運動表現;同時也因為隔了一層口罩使得呼吸的散熱較差,進而影響呼吸的效率與通氣。另一類則是有心臟疾病如心衰竭或冠心病的病人,心臟代償的能力較差,可會會因為戴口罩運動的呼吸效率不好,進一步加速心率代償,增加心臟的負擔。因此建議在三級警戒的時刻,這類心肺疾病的病人還是留在家中,不要外出運動,避免戴口罩運動增加身體的負擔。

居家個人運動,林孟廷醫師建議可以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安排靜態拉筋伸展、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跳繩、啞鈴肌力訓練或瑜珈等運動,並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與攝取足夠水分,才是安全運動的不二法門。林孟廷醫師提醒,如果每天持續同樣的運動強度,發現自己出現頭暈、胸悶、喘、嘴唇發紫等不適現象,就要小心是否有任何急性肺炎或心血管疾病的狀況,若是本身有心肺疾病或是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建議運動前先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適合本身病況的安全方式,才能確保安全的活動。

 

相關推薦

當你的牙齒蛀掉或受到損傷,牙醫通常會使用填充物或牙套修補起來,但未來,牙醫只需要用雷射照射你的牙齒,就能激發牙齒再生,目前哈佛大學已在動物實驗上取得重要成果,並發表在《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雷射光能激發人體產生反應已非新鮮事,過去一...

閱讀詳情 »

一些患有血管類疾病的患者,常會定期服用抗凝血劑藥物,防止血栓造成危害生命的急病,不過過去廣泛使用的抗凝血劑往往容易造成出血狀況無法控制,使得病患最後不願服藥。5/1 起健保將開始給付一款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大幅降低傳統治療方法的不便與危險性,如果民眾曾因擔心而停止服用抗凝血劑,應儘速回診請醫師再次判...

閱讀詳情 »

罹患癌症的機率,是不分貧富貴賤的,但得到什麼癌症,卻可能跟你的社經地位與住的地區有關,最近一項研究發現,住在貧困地區的人,更容易罹患肝癌、喉癌、子宮頸癌和與 HPV 相關的癌症,而生活在富裕地區的人,罹患皮膚癌、甲狀腺癌、睪丸、乳腺癌與前列腺癌的機率較高。 研究人員奧古斯博士(Dr. David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