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打噴嚏竟會漏尿!3招揮別女性尿失禁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打噴嚏竟會漏尿!3招揮別女性尿失禁

「不過是感冒咳嗽、怎麼就漏尿了?」「用力打個噴嚏,竟然會尿失禁?」「是因為年紀大了嗎?怎麼連走路走著走著,也會漏尿?」即便是在診間,女病人們也一樣問得很不好意思。55歲的陳女士已停經3年,最近開始出現頻尿情形,晚上也常常睡不好。咳嗽、打噴嚏、大笑或運動時,尿液都會不自主漏出,讓她感到非常困擾。

40歲以上女性 近2成發生尿失禁
依據國民健康署顯示,40歲以上女性19.2%的人近一年內有無法控制小便的情形,其中79.2%是在咳嗽、大笑、打噴嚏或腹部用力時發生,但只有17.7%的婦女尋求西醫治療。患尿失禁的婦女大部分選擇隱忍,以為是年紀到了就會發生的症狀,導致身心不適,嚴重甚至影響人際社交。
更年期女性荷爾蒙逐漸減少,尿失禁發生原因是皮下負責支撐的結締組織逐漸退化,降低了道前壁的支撐力(膀胱前壁與尿道),因此發生骨盆腔脫垂與尿失禁,經歷過懷孕生產或骨盆腔大手術的婦女,也可能發生尿失禁。

尿失禁類型分3種:
造成尿失禁的原因有許多,應先了解致病因素再行治療。
1)應力性尿失禁
運動、咳嗽、笑、舉重物、跑步時,腹部壓力突然增高,尿液漏出。常發生在多產婦、停經後、肥胖及曾接受過骨盆腔腹部手術(如子宮全切除)的婦女身上,主因是骨盆底及尿道肌肉變鬆弛。
2)急迫性尿失禁
強烈尿意突然發生,無法憋住而造成尿液滲漏。常見於腦中風患者或老化,研究顯示,年紀愈大,罹患急迫性尿失禁的機率愈高。
3)滿溢性尿失禁
通常是因為神經病變(如糖尿病或骨盆腔手術後)造成膀胱長期無法排空,導致患者膀胱變大、缺乏收縮力,無意識到膀胱容量已接近滿溢程度而繼續儲尿,而發生尿失禁。常發生在罹患子宮頸癌,接受子宮根除性切除手術的婦女身上。

3招擺脫尿失禁、提升生活品質、找回自信:
1)生活規律、均衡飲食,避免不良習慣
均衡飲食,維持正常體重及排便習慣,避免導致腹部壓力的習慣,例如避免穿著過緊的衣服、過度運動、用力及憋尿。一想到「從現在開始不能去廁所了。」就會立刻想去。因此請保持隨時都可以如廁的輕鬆心情,就不需要跑廁所。

2)適當飲水及排尿習慣
避免膀胱過度擴張及小便太少,建議每小時飲用100至150cc或4小時不超過600cc,每天喝水量最好達到1500至2000cc。養成定期排尿的習慣,白天約2小時上廁所1次,一天約8至10次。夜間喝水不宜過量,以免影響睡眠品質。勿喝太多茶或咖啡這類含有咖啡因的飲料。

3)凱格爾運動及專業治療
尿失禁大多是骨盆腔、尿道、膀胱的肌肉及韌帶退化萎縮引起,可持續進行凱格爾運動,強化整體骨盆腔底肌肉強度,也可尋求專科醫師給予藥物、荷爾蒙或採用現代外科手術治療,幫助解決尿失禁困擾。
透過踮腳夾毛巾的動作,就能鍛鍊內收肌群,並刺激骨盆周邊肌肉與下腹內側的腹橫肌,除了提高基礎代謝、幫助消耗熱量以外,也有助改善年紀或生產造成的骨盆底肌衰弱,避免漏尿、子宮脫垂。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天氣轉冷,進入病毒性腸胃炎的旺季,民眾應多加注意!依疾管署資料,近期急診和門診腹瀉就醫民眾漸漸增加。衛福部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醫師表示,病毒性腸胃炎尤以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感染為主。而輪狀病毒好發2歲以下幼兒,諾羅病毒則是兒童,成人,甚至老人都有可能致病。也容易...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就讀國中的小惠在學校被同學霸凌,跟父母訴苦卻被回應「不要多想」,讓她倍感挫折與無助,出現憂鬱症狀而就醫。醫師指出,青春期子女情緒容易陷入泥沼,常讓父母感到不知所措,若沒有人陪伴一起處理,不只讓親子關係漸行漸遠,孩子更可能因此罹患憂鬱症。  父母擔心自己無...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注意!皮膚護理產品標榜純天然,可能暗藏危機!進入乾燥的冬季後,幼兒肌膚因粗糙、紅疹就診人數增加約3成,醫師指出,許多父母認為「天然的尚好」,市面上標榜純手工製作、無添加防腐劑的幼兒皮膚護理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在網路商店竄紅,新手爸媽趨之若鶩,然而卻有媽媽發現,使用自認...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不擦這條藥膏,我的臉就會又紅又痛!」30多歲的上班族女性,這1年來臉部皮膚經常有刺痛燒灼感,起初症狀斷斷續續,便自己買藥來擦,這半年來症狀加劇,痛到她晚上睡不好,更無法專心工作,靠著自己買的藥膏才能稍微紓緩症狀,但一不擦藥馬上變嚴重,燒灼刺痛感也會倍增,甚至發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