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打流感疫苗學生集體不適 專家:暈針反應非疫苗問題

打流感疫苗學生集體不適 專家:暈針反應非疫苗問題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上周四傳出彰化縣達德商工12名學生,接種流感疫苗以後身體不適,其中5人到秀傳醫院就醫,有4人住院觀察,包括1名發燒,3名有手抖狀況。對此,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初步研判應該是校園集體接種導致的暈針反應,常發生於青少年族群,多半是受到旁人緊張情緒影響,和疫苗較無關,並不會造成健康後遺症。

不良事件不等於不良反應 立即頭暈為暈針

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社會對於流感疫苗關注度比往年還高,先前也陸續傳出不良事件通報,讓民眾一度焦慮拒打疫苗,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受訪表示,不良事件不代表疫苗副作用,且不良反應通常在施打後的7天至6周後產生,當下立即的頭暈、噁心反應,基本上都是暈針。

內心焦慮、恐懼轉為生理現象 集體施打易傳染情緒

暈針是心因性現象,已有許多國際研究指出,出現症狀的人其實生理檢查都十分健康,因內心的焦慮、恐懼轉為生理現象,李秉穎教授強調,「這是潛意識被影響,無法控制的,你沒辦法叫他不要緊張。」由於校園集體施打,大家排隊進入,只要聽到前面的人哀嚎,情緒都會受到影響,「彷彿進入屠宰場一樣,恐懼是會傳染的。」

集體施打應分散注意力 暈針休息可改善

他建議學校應該在等待區進行一些團康活動、甚至張貼明星海報來舒緩緊張情緒,想辦法讓學生分心,不要專注在打針這件事情上,可以改善暈針情況。或是將曾有暈針經驗的學生單獨施打,不要受到他人影響。李秉穎教授強調,當下會立刻發生的只有過敏性休克,若未及時救治可能會造成死亡,但暈針的各種症狀,經過休息都可以緩解,而且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疫苗安全性無虞 不接種風險更高

疫苗都是經過大型臨床試驗後才上市的,造成過敏性休克的比例為百萬分之一,其他不良事件必須經過大規模的對照,才能研判是否相關,不能以單獨事件回溯。李秉穎教授提醒,還是應接種流感疫苗,因流感造成的重症比暈針更危險。

【延伸閱讀】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 陳家駿醫師淺談過敏性鼻炎

世界糖尿病日 專家呼籲糖友E起護心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2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家庭長期照顧者心身耗竭容易引發衝突,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提醒家人,宜多給家庭照顧者實質支持與喘息空間,並應尋求各類資源,協助照顧者,避免心力交瘁,讓愛與照顧得以延續。負面情緒越積越滿日前高雄發生五十多歲照顧者哥哥,殺死五十多歲慢性精神病患妹妹,還將她的頭砍下的事件,衛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腦部廔管會造成腦出血致命疾病,傳統栓塞治療可能增加腦血流停止、或出血等後遺症;北榮利用定量血管攝影技術,精準估算腦血流淤積程度,手術採用微創導管,過程不需開腦、鼠蹊部傷口僅2mm,成功治療51位腦部廔管病患,且沒有任何後遺症,成果已發表於《美國神經放射科期刊》、《放射科...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 No.122) 撰文/陳世棟.整理/高芷瑩 最近有位年輕的求美者到來求助,她的主訴是抽脂後皮膚有凹凸不平和鬆弛的狀況,雖然塑身衣穿了六個月,皮膚依舊是鬆弛的,而且有些地方是明顯的凹凸不平,這讓她十分困擾。本來就不胖的她,是想透過體雕手術能夠有更纖細的大腿,可是結果並不是她想像的,她的腿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很多人就是忙碌一輩子,努力賺錢把孩子養大,可是錯誤的生活習慣以及沒有去注意自己身體的情形,同時也把腫瘤養大了,等到孩子養大了要回來奉養父母的時候,長輩卻倒下來了。東港安泰醫院放射腫瘤科許義勇主任提醒大家,定期的癌症篩檢、保持正常生活習慣以及體重控制,都能夠預防癌症侵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